近日,南通職業大學國際合作教育學院黨總支、學院團支部聯合崇川區唐閘鎮街道團工委、西洋橋社區黨委及新園社區黨委,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外國留學生來到唐閘鎮街道北市景區,“沉浸式”體驗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感受根植于通城本土厚重的非遺文化。
精挑細選,印刻美好祝福
在通揚運河畔的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內,留學生們在工作人員的講解聲中被墻上數以千計的銅制活字深深吸引。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紛紛從墻上取下各式活字,在木格內依次排列,刷上墨汁,覆上宣紙,用滾輪在模具上來回滾動。
布里生花,探尋扎染之美
藍印花布作為南通本土非遺特產,一直以來深受海內外民眾的追捧與喜愛。在北市街內的藍印花布館內,留學生們在館內老師的指導下,擼起袖子,將扎好的面布浸入盛著藍草灰漿的木桶內,充分攪拌,瀝出刮漿,圖案各異的藍印花布便制作完成。
打卡時光,對話通城古今
本次體驗之旅中,最令外國留學生們感到新奇的便是北市景區內“有貓”方言局。“有貓”諧音自南通方言中的“有本事”發音。在展廳內,各類以南通方言為靈感的文創產品令外國留學生們愛不釋手,同學們也在老師的帶領下,充分了解了南通本地歷史。最后,外國學子們來到時光小筑,在明信片上拓印打卡,記錄下一天的美好回憶。
南通職業大學國際合作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江姝澄表示:“今年是我們學院與唐閘鎮街道開展研學實踐合作共建的第二個年頭,各國學生在形式各異的文化交流活動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加深相互理解和友誼,推動文化交融。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融合共建,讓學院學生在校期間獲得更多更優質的研學資源。”
通訊員 殷容榮 吳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