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江蘇 > 正文
解碼關鍵一招|吃“改革飯”、打“創新牌”,江蘇競速新質生產力

1克棉花,能紡出500米長的紗,細度僅有人類頭發絲的三分之一;1名工人,坐在工作間實時監測自動焊接工序,可完成36名焊工的工作量;1%的柴油,能引燃99%的天然氣,遠航船舶裝上了中國制造的“綠色”心臟……

這些生產一線的火熱圖景,是江蘇厚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沃土,充分發揮改革“關鍵一招”作用的生動實踐。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并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江蘇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放眼江蘇大地,處處涌現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智改數轉”為企業插上“智慧翅膀”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傳統企業如何轉型升級?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走進位于常州的東方潤安集團煉鋼廠,與想象中的鋼鐵生產景象不同,這里沒有忙碌的煉鋼工人,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智能化的流水生產線和火熱的生產場景。工人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遠程控制生產,精準覆蓋投料、加熱、運輸等生產流程。在這里,傳統的“體力煉鋼”變成了“指尖煉鋼”。

△東方潤安集團煉鋼廠

東方潤安集團煉鋼廠副廠長張培強回憶,三年前,集團力推“智改數轉”賦能鋼鐵制造,煉鋼效率提升了25%左右,每天的煉鋼產量接近10000噸。目前煉鋼廠的自動化率達到100%,數字化和智能化率達到90%以上。“以前煉鋼工人需要人工為鋼坯標號,鋼坯表面溫度有700多攝氏度,環境溫度50攝氏度左右,非常辛苦。2021年,噴碼機器人‘上崗’,鋼坯傳送至該設備前便自動噴碼,動作一氣呵成,能夠為鋼坯制作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證’。”

傳統的“體力煉鋼”變成“指尖煉鋼”

“起步早、力度大,所以江蘇‘智改數轉’速度快。”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陳英武表示。

作為制造業強省,江蘇在2015年明確提出要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智能化發展水平。2016年,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等建設。隨著“智改數轉”進入新階段,江蘇不斷出臺新政策。2022年,《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發布;2023年,江蘇印發《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方案》;今年3月,江蘇提出要扎實做好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各項工作,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徐工集團“智改數轉網聯”的規劃圖已一步步變成實景圖。

徐工重型的轉臺生產車間

三個月前,徐工重型發布G2起重機高端品牌,建立了“一機一檔”的全周期服務數智平臺,形成每一個產品的“生命檔案”。徐工重型信息化總監李忠福分享了一組數據:通過“智改數轉網聯”,徐工重型的設備綜合效率提升60%以上,庫存周轉率提升80%以上,年生產綜合成本節省3.1億元。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改革開放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科技創新賦予改革開放更強動能。在江蘇,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雙向奔赴的故事,不斷上演。

小小粉末,經過3D打印技術,可以成為牙科醫生用的牙冠,也可以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結構件。走進江蘇威拉里的展廳,“做中國人自己的金屬材料”幾個字赫然醒目。

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在2015年布局新材料板塊時成立的。江蘇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葉國晨回憶起和團隊的創業之旅,可以說是“溝溝坎坎”:第一年虧450萬,第二年虧700萬,第三年虧650萬……面臨全新的前沿領域,資金短缺、市場狹小、國外技術壟斷等現實問題凸顯。

江蘇威拉里研發的鈦合金粉末

面對困局,團隊瞄準了國內最匱乏也是最前沿的模具鋼金屬粉末的技術研發,要啃就啃“最硬的骨頭”。2018年,江蘇威拉里研發的模具鋼金屬粉末在國產粉末市場“一炮而紅”,不僅扭轉了企業發展困難局面,還打破了進口粉末對國內市場的壟斷。

從瀕臨倒閉到轉型蝶變,從默默無聞的小企業到行業隱形冠軍……江蘇威拉里出臺一系列激勵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員工持股等制度,憑借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成為徐礦集團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產業轉型范本,也是江蘇唯一混改、科改的“雙改”示范企業。

科技型中小企業9.4萬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達110家,均居全國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2.1件、連續8年保持全國省區第一……2月,江蘇省政府舉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專場新聞發布會,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發布了一組提振人心的數據。

成績來之不易,源于敢作善為。徐光輝介紹,過去一年,全省科技系統共推進86項科技體制改革攻堅任務,實施48項基礎研究重大項目、89項產業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8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布局3個省基礎科學中心等,為進一步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投入“真金白銀”,激起更大創新浪花

近日,江蘇省委科技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省委書記、省委科技委員會主任信長星主持會議并講話。省長、省委科技委員會主任許昆林就具體工作作安排。會議提到,江蘇堅決扛起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第一方陣”省份的重大責任。

首款國產3CL靶點抗新冠創新藥先諾新、全球首個皮下注射PD-L1抗體藥物恩維達、全球首個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恩度……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建有小容量注射劑、凍干粉針劑、口服固體制劑及原料藥等13個車間,創新藥研發管線近60項。

先聲藥業有限公司的小容量注射劑生產車間

“生命科學領域具有投入產出周期長、高風險等特點,必須敢于投入,寬容失敗。”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史瑞文列舉了一串數字:公司近五年累計研發投入72億元,研發團隊從200人擴大至1000人,創新藥收入占比從32.9%提升至72%……未來兩年,有望獲批上市的創新藥將帶來收入翻番。

打造高水平產業創新高地,組建一批高素質頂尖專業人才團隊是必不可少的。據了解,先聲藥業所在的南京生物醫藥谷,現已集聚生命健康領域企業1000余家,引育500余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包括程和平、郭子建等10余位院士。江北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特別注重招才引智,引進“高精尖”團隊,加大“產學研”協同攻關,以人才促項目,創新成果孵化接連不斷。

“人是發展的關鍵,更是改革的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博導楊丹輝稱,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隨著人的因素在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強化,與之相適應的,在要素結構和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也要作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

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真心實意”和“真金白銀”一樣不能少。去年12月4日,江蘇省召開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多項人才資助政策引起關注:新設立“攀登”專項,重點支持35歲以下、具有發展潛質的優秀青年科學家,給予5至8年長周期支持;持續實施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專題;與國家自然基金委按3:1比例共同出資設立聯合基金,安排資金1.2億元,吸引和集聚全國優勢科研力量,助力江蘇原始創新。

深耕細作人才沃土,“真金白銀”解人才之需,江蘇正朝著國家科技創新格局“第一方陣”邁出堅實步伐。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史童歌/文 劉暢/攝 張秋巖/設計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