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余爽
- 時間:2025-02-25 07:28:35
春投一簍苗,秋收萬斤蟹。2月19日,天氣晴朗,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茅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邢青松和社員們來到蟹塘邊,把一籠籠挑選好的蟹苗送到湖面中央。蟹苗躍入水中,濺起陣陣水花。
全國人大代表邢青松
“我們要將早熟的蟹苗以及規格太小的蟹苗都挑出來,保證下水蟹苗的規格一致。”投放蟹苗前,邢青松和社員們仔細篩選蟹苗。“近年來,我們加大對螃蟹種苗的研發,初步形成了中華絨螯蟹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體系。從大年初八至今已經陸續投放了8萬斤蟹苗,今年預計一共要投放30萬斤。”
挑選蟹苗
2018年以來,邢青松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步履不停,每天奔波在田間地頭,最關心的就是“三農”方面的問題。“作為農村基層代表,不僅要提建議,更要推動這些建議落實見效。”邢青松說,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他提交了8條建議,涉及鄉村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發展、防控外來入侵物種等方面。“會后,這些建議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委的認真辦理,通過文件、短信等不同方式進行了答復。國家部委對人大代表的建議專題答復、落到實處,我感到很滿意。”
放蟹苗
比如《關于大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建議》,農業農村部回復,將聚焦主導產業提檔升級,做精種養業,做強加工流通,做優新興產業,支持江蘇省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淳區可對照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求,提前謀劃前期工作并按程序申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對包括江蘇省在內的全國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支持力度,促進當地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鼓勵江蘇省積極打造“鏈主”企業,激發當地食品產業集群發展活力。
查看蟹苗生長情況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我今年60歲,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螃蟹產業經營得更好,為更多的鄉親們造福。”邢青松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的規模效益已經實現,下一步將發展二產,已在高淳經濟開發區建設了4萬平方米的廠房,將圍繞螃蟹、魚蝦做農產品深加工。
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邢青松將帶來《關于繼續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建議》,“建議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集群建設、農業品牌質量建設、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金融服務鄉村產業、科技賦能鄉村產業。”
一直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邢青松總想著要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帶到會上。“吃飯和看病,是鄉親們關心的兩件大事。今年我還準備提交《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議》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資源配置的建議》。”邢青松說,他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鄉鎮衛生院設備陳舊、醫療人才短缺,優質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為此,他建議出臺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資源配置,優化鄉村醫療隊伍,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讓“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
【記者手記】
與時間賽跑,為農民發聲
從一名普通農民成長為螃蟹產業“領頭雁”,從田間地頭走進人民大會堂,邢青松一直對“三農”問題十分關注。這些年來,邢青松緊跟潮流,在合作社推動“科技+產業”“直播+產業”,帶著鄉親們大步向前,大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采訪中我們看到,在邢青松的辦公室,電腦旁堆滿了來自基層的調研手記。邢青松常說,是固城湖養育了他,是鄉親們選擇了他,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和選擇。因此,他每年都會提出關于鄉村振興的建議。
從最開始的關注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到聚焦生態產品交易創新平臺建設、種質資源保護,再到近兩年關注加強水產養殖投入品監管、支持培育更多鄉村人才……邢青松提出的建議,成為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的生動注腳。就像邢青松說的那樣:“人大代表就要為群眾辦實事,每一項建議、每一次發言,都承載著農民的期望。我要與時間賽跑,為農民發聲,圍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繼續建言獻策。”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文 馬晶晶 顧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