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任紅娟
- 時間:2025-03-15 19:59:12
之前打折優惠后不到4000元的洗衣機,國補后竟然花了4300多元才到手?近日,部分消費者向現代快報反映,使用國補資格消費的過程中,發現并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實惠,支付的費用反而更高。有關部門的通報也印證,這一現象并非偶發。今年2月,中消協即指出,部分商家和平臺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背離了國家補貼政策的初衷。那么,到底問題出在了哪里,其中藏有哪些套路?近來,現代快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消費者反映
之前不到4000元的洗衣機,國補后花4300多元才買到
“怎么國補后的到手價反而更高了?”近日,遼寧市民張先生(化姓)向記者反映,1月21日,他在京東平臺上購買了一款洗衣機,算上補貼和舊機抵扣,一共花費了4300多元。本來他以為自己在國補政策下購買,價格應該十分優惠,結果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現,2024年10月該款洗衣機上市后,不少網友反映同款產品到手價僅需要3800—3900元。
網友此前購買同款洗衣機價格
△張先生國補后購買的洗衣機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張先生遇到的情況并不是個案。3月9日,浙江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這個是先降價再國補嗎?”3月8日,她在天貓商城購買了美的變頻微波爐,享受國補后到手價351.13元,但是第二天該款產品價格就降為343.2元。她吐槽道:“昨天付的,快遞都在路上了。今天一看,比我昨天買的還便宜幾塊錢,客服還不支持補差價。”
江蘇的陳女士向現代快報記者反映,她在天貓商城方太旗艦店購買一款油煙機,去年11月國補開始前的銷售價格是2617元,國補后的價格則變成了2994元。此外,還有網友發帖稱,蘇寧易購平臺上同一個型號的空調,沒有國補4259元,國補后4319元,價格反而更高了。
現代快報記者調查中發現,在網絡平臺上也有大量關于國補的投訴。比如,在黑貓投訴平臺輸入關鍵詞“國補”,就顯示有8789條相關投訴,大多為不滿意商家執行國補后的銷售價格。
調查
以國補替代促銷優惠,有商家變相截留國補實惠
據悉,2025年“兩新”政策覆蓋更廣,力度更大。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春節后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手環)等電子產品的消費熱潮持續不減。不過,國補政策在落地過程中有些商家和平臺暗藏貓膩,并沒有讓消費者真正享受到實惠,“先漲價后打折”現象時有出現。
本來國補是惠及消費者的好政策,可為何有些地方國補卻落不到實處?
今年2月6日,中消協發布了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消協指出,2024年國補消費市場活躍,但部分商家營銷行為有待規范。國家補貼政策的初衷是讓利于民、促進消費,但部分商家和平臺的不當行為損害了消費者權益,背離了政策初衷,主要包括:一是商家漲價“套取”補貼。一些商家在補貼前先抬高價格,再用國補優惠吸引消費者,消費者質疑補貼被商家或平臺截留。二是使用國補后不給予價保。消費者購買了國補商品后發現價格大幅下降,要求補差價但被商家以“國補商品不參與價保”為由拒絕。三是商家原因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商家未按承諾時間發貨,或者以庫存不足為由強制取消訂單,導致消費者國補資格喪失。
△家電類產品享受國補標識醒目
現代快報記者在調查中,就上述問題無論采訪線上銷售平臺,還是線下商家,對方都不愿正面作答。當記者以消費者名義提出相關質疑時,有平臺表示,部分商品在節慶期間商家或者品牌方促銷力度更大,可能會出現比國補更優惠的情況。
不過,并不排除部分平臺或者商家暗中玩“套路”。某大型家電銷售企業的資深管理人員向現代快報記者透露,在國補政策剛開始實施時,確實有些商家先偷偷提高產品價格后再通過國補吸引眼球開展銷售,但隨著監管部門的出手整治,這種現象有所好轉。
“現在的情況和以前不一樣了,有些商家的手段更高明。”該管理人員透露,國補政策實施前,商家為了拉動消費,往往會開展節慶、滿減等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一款售價5000元的家電,消費者往往只要支付不到4000元就能買到手。現在國補來了,商家雖然不能提高商品售價,但可以減少促銷活動的頻次或降低優惠力度,甚至用國補給的實惠來替代之前的促銷優惠。原先實際售價4000元的電器,現在國補后3900元,商家變相截留了大部分國補實惠。
監管部門
正在研究新政策,彌補漏洞
在調查過程中,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國家相關部門在發布的國補通知中就明確,在支付環節向消費者明確提示獲取政府補貼金額,不得“先漲價后補貼”、變相漲價、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等,不得發布虛假性、誤導性信息,不得利用自身大數據優勢做出有違消費者意愿的行為。同時,嚴格防范并依法嚴肅處理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行為,對涉嫌犯罪的單位或個人,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國補帶動消費,市民逛商場選購
針對在國補過程中出現的亂象,各地也屢屢出手。比如,去年10月,湖北省商務廳開出了針對家電以舊換新補貼“騙補”“套補”的首張罰單。這也是全國首張家電“以舊換新”國家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商家因為違法經營行為的處罰書。今年2月14日,四川省商務廳發布《關于清退家電以舊換新違規銷售企業的公告(第三批)》。2月25日云南省商務廳發布《關于取消云南騰科商貿有限公司等10戶企業參與家電以舊換新活動資格公告》,多地政府部門正在加強監管。
然而,面對巨大的國補利益誘惑,一些商家仍想方設法鉆空子,通過降低促銷優惠力度來達到實際截留國補實惠的目的。針對這類情況,3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致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雙方均表示有接到類似投訴,有關部門建議消費者通過當地的12345政務服務熱線或是網站留言進行反映。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批發業發展處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實際操作中存在的涉嫌“騙補”“套補”的情況,下一步他們也會發布新的應對措施,目前還在制定中。
如何更好讓消費者享受到“真金白銀”的優惠?中消協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補貼政策細則,細化國補商品的價格計算規則,防止商家虛高定價或通過漲價等方式套補侵害消費者利益。監管部門可重點加強對補貼商品價格的監測,對參與國補商品的價格波動進行動態監管,及時發現異常漲價行為。平臺應當建立完善售后保障機制,明確國補價保政策。同時,建立補貼名額恢復機制,對于未實際完成交易的訂單,應當自動返還消費者補貼名額。讓補貼真正惠及消費者,有效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需求。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宋體佳 楊曉冬 徐夢云 文/攝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