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任紅娟
- 時間:2025-07-14 08:33:46
現代快報報道,7月12日,一場聚焦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管理的專題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法院、政府部門、街道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的與會代表及法律專家學者,圍繞公共收益的權屬、管理、使用及爭議解決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入探討(詳見今日快報A4版)。
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管理一直對應著讓人如鯁在喉的難題:公共收益的性質有待厘清、公共收益的分配與使用透明度不高、資金監管體系薄弱、業主缺乏話語權和知情權……
針對普遍性難題專門研討,提出解決之道,很有必要。
近年來,多地小區給業主發公共收益見諸報端。例如,7月13日現代快報報道,7月12日,南京市金馬酈城東區的業主們領到了一份特殊的“紅包”:業委會將小區的公共收益結余以現金形式發放給業主,共計30余萬元,平均每戶能分到500元。7月9日,武漢市東湖高新區金地格林東郡小區業主收到了小區業委會發放的公共收益結余。此前,經全體業主投票表決,小區業委會決定拿出結余的188萬余元公共收益發放給3769戶業主。
這些小區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別人家的小區”。
此類新聞讓人艷羨之處在于,公共收益以實打實的“紅包”形式進入業主腰包,而不再是一種傳說。但不必諱言,很多小區的業主都沒有享受過這份收益。不要說發放公共收益了,就連公布這項本屬于全體業主的資金項目,都難上加難。以至于一些業主壓根不明白,電梯里、門禁上的廣告收益,自己也有一份。這一骨感現實,令人深感遺憾。
“別人家的小區”本該是“自己的小區”,拿到“紅包”本該是所有業主的權利。一些小區物業、業委會將公共收益資金緊緊“捂住”,個別小區業委會負責人向相關資金伸出“黑手”的案例說明,要改變現狀,實現小區公共收益發放的正?;?、常態化,不能指望小區物業、業委會的自覺,而要從制度上和機制上消除阻力、打通梗阻、提供保障。
前述會議達成的三點共識,值得關注——一是明確法律邊界,細化公共收益權屬及管理規范;二是推動治理創新,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資金透明度,完善業委會監督機制;三是凝聚多方合力,呼吁立法、司法、行政與市場主體協作,構建公平可持續的管理體系。這些共識,針對性、突破性很強,如能深入實踐,當有助于化解公共收益困局。
南京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行業監管科相關人員透露,針對公共收益管理的規范化,南京市公共收益管理辦法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相關文件出臺前將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這一表態,令人期待。近年來,一些城市試點住宅小區公共收益共管制度、探索公共收益權屬的明晰化和使用程序的簡化,顯現出城市致力于破解住宅小區公共收益困局、維護業主權益的決心。
公共收益,群眾福祉,豈能長期淪為“糊涂賬”?豈能讓真正的主人置身事外、無可置喙?
以明規則消除“潛規則”、以制度化消除一個個“暗箱”和“迷局”,已成破解住宅小區公共收益困局、打開新局面的關鍵所在。
期待這一場小區里的變革,持續加速,惠及更多人。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