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廣大市場主體特別是工業企業、服務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加大。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看到市場主體的韌性和努力,更關注到他們的困難和訴求。
對此,市委、市政府著眼長遠,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制訂《關于支持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簡稱《產業發展政策50條》);圍繞年度目標,幫助市場主體降本增效,制訂《關于幫助市場主體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穩增長政策50條》);立足當前,救急減負、紓困解難,制訂《關于幫助因疫情影響暫停營業的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政策》(簡稱《紓困政策8條》),共同形成了一套“組合拳”政策。
25日,三個文件正式發布。這些政策有哪些新舉措?市場主體將獲得哪些新支持?記者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進行了采訪。
看背景:吸收借鑒,融合創新
“三個文件在起草過程中,深入研究了國家和省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充分吸收借鑒了深圳、上海以及蘇錫常等地亮點做法,再結合南通實際,出臺具有南通特色的政策舉措。”發布會上,市政府副秘書長張興國介紹政策出臺的背景和特點。
《穩增長政策50條》中直接吸收國家、省里政策21條,借鑒了蘇州、浙江關于保障用工、用能和廣東保障企業權益等做法,并結合南通實際研究出臺29條個性化政策,占比近六成。市發改委副主任湯池舉例,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部分共7條舉措,其中6條都是結合南通實際完善和研究出臺,比如第15條推出“一碼通”貸款碼、開通“融資好通”一站式服務熱線(88113333),以及第18條組建建筑業發展基金,都是南通的個性化舉措。
根據對過去兩年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的評估,《紓困政策8條》沿用了一批市場主體反響好、成效明顯的政策措施,同時學習借鑒深圳、蘇州、常州等地的經驗做法,從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緩解運營資金壓力、加大金融支持、推動出租車行業減負、發放養老機構運營補助等方面提出8條扶持措施。
“我們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會同相關主管部門,在深入分析南通制造業和服務業運行形勢、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近年來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進行了分析梳理、優化整合。”市財政局副局長姚靜介紹,《產業發展政策50條》與去年出臺的科技、人才、金融新政共同組成了支持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體系,著力為企業提供多維度、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看舉措:干貨滿滿,雪中送炭
細讀三個文件不難發現,南通在制定具體政策時,重點圍繞工業企業原材料價格上漲、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大、文化旅游等行業復蘇緩慢以及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融資難、招工難等各類問題,直擊市場主體痛點,回應企業訴求,拿出真金白銀、真招實招。
“《紓困政策8條》是階段性政策,著力點是應對當前疫情影響,幫助市場主體渡難關、解難題。”湯池介紹,8條措施可概況為“四補兩免兩退”:“四補”即“補人工費、補貼成本、補運營費、補貸款風險損失”,比如對市疫情防控通告要求暫停營業的地區及部分行業市場主體,根據通告要求的停業天數,按一定比例予以一次性補助;“兩免”即免房屋租金、免數字電視服務費,比如對承租市屬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3個月租金;“兩退”即退履約保證金、退質保金,主要針對建筑業、旅游業,比如對符合條件旅行社的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比例由80%提高到100%。這些,都釋放出政府與企業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強烈信號。
《穩增長政策50條》主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六穩”“六保”工作,政策覆蓋面較廣,有效期至2022年底,條條“干貨”。例如,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部分11條,包括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力度、減免相關行業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緩繳社保費、降低醫保繳費比例、加快專項資金執行等;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部分7條,包括實施國有企業房租減免、返還工會經費、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加快工程驗收交付、強化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加強企業用工服務等。
《產業發展政策50條》主要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制造業三年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扶持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智改數轉、產業集群等,更好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振企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對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按設備投入額給予一般性項目15%的補助”“對總投資5億元以下‘專精特新’等高質量制造業新開工項目的支持,按設備投入額的20%予以補助,補助金額最高可達4000萬元”等具體政策聚焦企業難點和社會關切熱點,針對性、精準性強。
看落實:精準助企,直達快享
25日上午,南通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掛鉤服務企業動員部署會,動員全市市縣鄉三級領導干部下沉走訪企業,常態長效幫扶企業提信心、解難題、增活力。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求把三個文件108條政策帶到基層、帶進企業,面對面幫助企業逐條梳理對照,確保應享盡享、應享快享、應享實享。
“加快建設‘萬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達平臺”“認定類項目免申即享,認定文件到達后10個工作日,資金直達企業”“推動市級認定類資金項目‘免申即享’率達100%”……三個文件中,多條政策持續優化涉企服務,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提高政策、資金兌現效率。每一項政策舉措都明確了相應的責任單位,確保事事有人管、落實有保障。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南通將充分發揮好“萬事好通·惠企通”這個政策直達平臺,系統梳理發布惠企政策清單,讓企業“找得到”“看得懂”“在線辦”,方便企業全程網辦、快速辦理。同時,加快資金兌現,認定類項目實行“免申即享”,認定文件到達后10個工作日內,資金直達企業;審核類項目由市主管部門按月組織申報、審核,市級直接兌現到企業。此舉可推動政策紅利及時、足額傳導到市場主體。
“我們著力簡化企業申報手續、優化審核流程、壓縮兌現時間,切實助企、便企、惠企,對智能車間、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星級上云等認定類項目全面實現‘免審即享’。”“我們確保該減的減到位,該免的免到位,該退的退到位,該緩的緩到位,為全市市場主體雪中送炭。”……發布會上,市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商務局等6個部門負責人紛紛表態,將全力抓好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切實提高企業獲得感。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相關部門也將加快制定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政策措施執行的操作辦法和工作流程,讓每項政策落到實處。
“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對企業的關心、關懷、關注。”林森物流集團董事長沈林一條條研究政策,稱贊政府部門,“摸準了我們的真實困難和需求,真是一場‘及時雨’。”企業家們普遍認為:助企紓困力度空前,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獲得感令大家信心倍增,迎難而上確保“雙勝利”。
- 熱點
- 2022-04-27 09:39:34
- 熱點
- 2022-04-27 09:37:12
- 熱點
- 2022-04-27 09:34:10
- 熱點
- 2022-04-27 09: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