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21日是2022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該部將以”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通過持續、深入的城市節水宣傳,使節約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動城市節水工作的開展。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在城市與水源的現實關系中,“節水”已經不再是奢侈的文明話題,而成為基礎的生存考量。一言蔽之,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經濟社會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對于“水韻江蘇”來說,水,是全省最豐裕的自然稟賦,最靈動的生態要素和最鮮明的文化符號。護水節水,文明才能源源不斷,城市方能生生不息。
因為稀缺,所以節約。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是:我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一些省份每年都會遭受干旱災害,給生產生活造成嚴重損失。若不能有效節水、科學節水,生產“沒水用”、生活“沒水喝”,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必會舉步維艱。今年初,省發展和改革委、省水利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以此推進省“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體系建設。
呵護一江春水,就是深度節水。”江”字里那一筆水的靈動,”蘇”字里魚米的富庶,都源自長江的饋贈和滋養。長江里的“一江春水”,城市里的“一城綠水”——兩者往往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系。依法治江、依法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要用實際行動書寫好長江大保護的江蘇實踐。今天的江蘇沿江岸線,礦山變青山、碼頭現綠意,水清岸綠的顏值,護水節水的共識,唱響了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守護好長江,就是守護好身邊的水資源,這也是另一種更深層面的“節水”行動。
呵護一江春水,需要大局節水。黨中央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把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貫穿于治水的全過程,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江蘇明確了2025年全省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節水控制目標,提出了節水型社會建設、水資源剛性約束、節水制度和標準體系構建、節水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目標工作。于此而言,唯有讓惜水愛水護水理念深植人心,讓身邊的大江大河永續奔流,節水型城市才會“水到渠成”、綠色低碳發展才能強基固本。
著眼小處、心有大局,節水這件事才能真正成為“國之大者”。在江蘇,節水更是從娃娃抓起,全省已累計建成省級節水型學校1027所。人人節水、處處節水,切實改變“一方面水資源緊張、一方面用水很粗放”的現狀,節水的國家意志才能與全民行動相得益彰。踐行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對于保障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長江大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意義深遠。今天,讓我們從呵護一江春水開始,為江蘇節水行動掀開新的篇章!(鄧海建)
- 熱點
- 2022-05-16 16:57:05
- 熱點
- 2022-05-16 16:56:40
- 熱點
- 2022-05-16 16:56:01
- 熱點
- 2022-05-16 16: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