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16日電 題:滬大學生手寫明信片感謝39名后勤人員
中新網記者 許婧
“垃圾房的管理是最苦最累的,每當我經過垃圾房時,看到的永遠是你們在彎腰弓背……”
“門鎖壞了,第一個叫的是你們;飲水機壞了,第一個叫的還是你們……”
“您在社區里忙碌了兩個月肯定辛苦了。在此對您和您的同事說一聲:謝謝!”
堅守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松江校區學生社區的39位后勤人員,每個人都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來自上經貿大學生親筆書寫的感謝明信片。
學生們送明信片給后勤工作人員。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供圖
不同的字跡,不同的內容,小小的明信片上寫滿了同學們兩個月以來收獲的感動和真摯感謝。
“這特別的‘感謝信’是志愿者們下午親自交給我的,寫得真好,特別感動。”宿管阿姨看著明信片頗為開心。
“我覺得手寫書信的形式更能直接表達同學們的感謝之情,這是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策劃了這場暖心活動的負責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大三學生徐麗雯介紹,每位參與的同學收到了兩張明信片,為隨機分配到的收信人寫信,沒有提前寫好的范文,沒有要求和限制,給寫信人充足的發揮空間,“希望他們能表達出真情實感。”
學生們送明信片給后勤工作人員。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供圖
兩個月以來的互幫互助、朝夕相處為一封封手寫“感謝信”注入了更多真摯的情感。大二的李菲對此深有體會,有一次她由于志愿者工作錯過了領取晚飯,宿管阿姨知道后馬上給了她2個剝好的茶葉蛋。雖然在遞上明信片時只能磕磕絆絆地講出“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她仍覺得這是一次珍貴的機會,并且讓她十分有滿足感。
曾擔任過社區志愿者的郭磊同學表示,“在送明信片給宿管阿姨的時候,好幾個阿姨都覺得受寵若驚,甚至有幾位阿姨的眼眶有點濕潤,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在寫明信片時,郭磊沒有用太多漂亮的辭藻,而是首先讓他們保重身體,這背后是同學們對叔叔阿姨們真誠而深切的體貼與關心。“我們以后會一直支持叔叔阿姨們的各項工作,盡量減少他們的工作阻力。”這是同學們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諾,也是一次成長的見證。
“手寫感謝信”帶著溫暖在上經貿大的社區里傳遞。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供圖
因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如今服務于學生社區的39名后勤人員自3月17日以來就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承擔著正常情況下90余人的工作量。近兩個月來,他們沒有休息過一天,清潔、消毒、查寢等工作是每日必做。面對突發情況,他們齊心協力、全員出動,令物業經理任延聰印象深刻的是半個多月前收到臺風預警的那個晚上,為減少災害影響,他們需要把社區內的四五十頂帳篷盡快收好,“當時通知大家第一時間都來幫忙,拆了將近一個小時。”
“我的孩子跟你們年齡差不多大,所以看到你們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樣。學生們都很陽光,讓人很喜歡。”87號樓值班員高菊紅阿姨的兒子今年正讀高三,無法回家親自照料讓她有些牽掛,但想到同學們離家在外,身邊同樣沒有父母的陪伴,“只有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守著,所以就更想把同學們照顧得好一點。”(完)
- 熱點
- 2022-05-17 15:47:39
- 熱點
- 2022-05-17 15:47:17
- 熱點
- 2022-05-17 15:46:57
- 熱點
- 2022-05-17 1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