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芬正在作畫 海寧傳媒中心供圖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嘉興5月16日電(張雨滴 俞旻星 周浩)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的袁花鎮文化底蘊濃厚,給農民畫提供了豐沛的創作土壤,這里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農民畫家,71歲的趙耀芬就是其中之一。
在袁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樓的農民畫藝術中心,農民畫非遺傳承人趙耀芬戴著老花鏡、穿著圍兜,正在專注地創作最新的畫作。
“這是我剛剛完成的作品,名字叫《桃園飄香》,你看這一顆顆掛滿枝頭的桃子,多喜慶,桃子豐收了,農民們別提多開心了。”趙耀芬放下畫筆,拿起身旁一幅色彩鮮艷、富有情節的畫作介紹著,心中那份對畫畫的熱忱溢于言表。
據了解,趙耀芬是海寧袁花人,退休前一直從事會計工作。退休后,她慢慢接觸到了農民畫,這一畫就是近10年。
“我雖然是在鎮區出生,但有8年的時光是在袁花鎮鎮東村度過的。”在趙耀芬看來,難忘的農村生活經歷,如今成了她畫畫的靈感來源。
“種番薯、拔秧苗、上山砍柴,這些我都干過,當時還發生了不少趣事。”她回憶道,那時候干農活,大家都要比學趕超,正值18歲的她也不示弱,天未亮就起床去田間干活,結果一不小心就滑進了秧田里。
趙耀芬繪制的農民畫 海寧傳媒中心供圖
盡管熟悉農村生活,但在沒有“入坑”農民畫前,趙耀芬對農民畫并不了解。2013年,袁花鎮開始設立農民畫長訓班,文化管理員找到了她。
“大家都知道我喜歡繡花、做衣服,但畫農民畫,我一開始是沒有信心的。”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趙耀芬參加了第一期培訓班,臨摹畫一個茶壺。
“我現在還保留著這幅畫,茶壺的嘴還是歪的呢。”趙耀芬一邊笑著,一邊從手機相冊中翻出了這幅畫作。隨后,趙耀芬開始嘗試“創作”,想把記憶中的老袁花展現出來。
“家里的大餐桌是我的工作臺,小桌子吃飯。有時候實在鋪不開了,我就把孫女的床拿來當畫畫的桌子。”趙耀芬說。
為留住鄉愁,趙耀芬畫過不少農耕場景和豐收畫面。這些年,隨著海寧“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她的農民畫題材也更多了。
“現在農村那么美,村民們富裕了,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她說,畫農民畫,離不開“農村、農民”。以前畫的是記憶中的鄉愁,如今畫的是“美麗鄉村”新面貌。
“這是我們以新‘花溪十二景’為題材創作的農民漆畫,展現的就是袁花這些年精心打造的‘花溪俠影風景線’的美景。”趙耀芬指著掛在展示墻上的漆畫說。
空閑時間,趙耀芬會去“花溪俠影風景線”走走看看,在她的眼里和繪制的畫卷中,家鄉越來越美了。
更讓趙耀芬欣慰的是,當初這門不大被看好的藝術,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她有了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文化管理員,也有普通農民,年紀從20多歲到40多歲不等。
“他們想學,我就認真教,這樣才能有越來越多的人來畫農民畫,把我們的美麗鄉村展示給更多人看到。”趙耀芬說。(完)
- 熱點
- 2022-05-17 18:39:07
- 熱點
- 2022-05-17 18:24:17
- 熱點
- 2022-05-17 17:57:50
- 熱點
- 2022-05-17 17: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