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再增857種!“美麗江蘇”物種數更新至6903種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17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工作成效。目前,江蘇物種數更新至6903種!比2021年增長857種。

江蘇物種數6903種!比2021年增長857種

“自2017年起至今,江蘇大部分區域已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計劃在2023年前完成所有縣域的調查,全面更新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李旭文介紹,經過統計,目前全省的物種數已經更新到了6903種,相比2021年10月記錄到的6046種,增長了857種。其中陸生維管束植物1999種,陸生脊椎動物449種,水生生物2537種,昆蟲1918種。對比2021年,增長的近60%的物種為水生生物。

此外,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導下,隨著“十年禁漁”工作的啟動和《長江保護法》的實施,江蘇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態保護修復舉措,使長江江蘇段整體水生態健康狀況不斷向好,水生物種種群也逐步恢復,改善了長江江豚的棲息環境。

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王召根介紹,目前江蘇省內,除了南京、鎮江有兩個長江江豚集中分布區,在泰州-南通水域等前些年的分布空白區也持續觀測到了長江江豚。

會上,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在生物多樣性監測方面,從今年開始,江蘇將重點開展全省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工作。依托于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數據,通過綜合熱點區域的分布特征、物種的豐富度、珍稀物種瀕危狀況、關鍵物種棲息地重要性及生態系統代表性等因素,設置了第一批20個觀測場站,以開展持續的觀測并獲取長期、持續、動態、即時的觀測數據,了解生物種群動態和關鍵棲息地的變化趨勢,為江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目標:2025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超過90%

物種數的持續更新,離不開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今年4月,江蘇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完善生物多樣性政策法規、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評估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發布會上,朱德明介紹了《意見》的主要內容和創新亮點。在國家意見的基礎上,《實施意見》構建形成“1+8+N”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體系。

“1”是制定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目標。《意見》全面落實國家2025年目標要求。其中,達到國家目標要求的為:林木覆蓋率達到24.1%,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高于國家目標要求的為: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超過90%,完成全省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設江蘇特色目標: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高于國務院批準規模,全省生態質量指數力爭超過50,變化幅度力爭達到“一般變好”。“8”是明確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等在內的8個重點工作任務方向。“N”是指提出若干具體的方案或措施。主要包含“一部法規、一項調查、一張網絡、一份清單、一套名錄、一項督察、一篇計規劃、一套制度、一組支撐、一個激勵”等。

《意見》的創新之處在于,結合江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際情況,圍繞生態質量指數、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沖區等10個關鍵詞提出創新性、前瞻性、引領性的江蘇做法。例如,基于江蘇生態空間開發利用高度脅迫,難以實現大規模遷地保護,提出“就地保護措施”;結合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數據,針對長江江豚、麋鹿、丹頂鶴、勺嘴鷸、中華虎鳳蝶、寶華玉蘭等江蘇珍稀瀕危物種劃定的重要區域,提出“重點保護區域”。

eDNA、AI智能算法……科技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護

“我們采用了eDNA方法對水生生物物種進行了觀測與識別。在水樣采集后,eDNA可以檢測出生物物種遺留在水中的遺傳信息,從而高效快捷地判斷出水域內有哪些物種近期出現過。”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效偉介紹,作為傳統監測方式的重要補充,eDNA的監測方法的使用,不僅相對節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還具有監測范圍更廣,具有可重復性等優勢。



為快速掌握鳥類資源現狀以及鳥類動物資源的動態變化情況,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還研發出鳥類智能識別系統,目前已投入使用。該系統能通過高清攝像頭和AI智能學習算法,實現對鳥類的影像采集、識別、計數與種群分析,并在監測過程中不斷自主學習以提升識別準確率。

此外,為了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科教宣傳的力度、呼吁更多人參與生物保護,省環科院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以共同建設的主題展館—“運河濕地尋趣”為基礎,成立了江蘇省生態環境科教宣傳基地。在展館內,以動植物標本、微景觀結合活態養殖,在提供觀賞價值的同時,也通過解說、趣味游戲和文字介紹等方式加強公眾對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了解。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強慧娟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