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王玉星
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1至4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406萬人。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下降0.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總體看,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綜合當前和長遠來看,中國經濟運行特點可以概括為“形有波動、勢仍向好”,這也充分說明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也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4月份經濟主要指標增速由升轉降或有所回落,是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是階段性和外在的。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具有引領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直面挑戰,我們有底氣和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從發展基礎看,去年我國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8萬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從供給潛力看,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繼續彰顯;從內需空間看,14億多人口、超過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顯現;從政策環境看,改革與調控“組合拳”不斷發力,穩增長合力正加快形成……這無不說明,沖擊影響都是階段性的、暫時的,我們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全面、辯證、長遠看待經濟運行的“形”與“勢”,頂住下行壓力、穩住宏觀大盤,我們一定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我國擁有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時與勢在我們一邊,越是面對超預期影響,越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各地區各部門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加緊謀劃、適時實施增量政策,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運行的不利影響。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回顧一路走來的奮斗歷程,我們一直是在克服困難中發展進步,在應對挑戰中超越自我,這也充分說明我們具有迎難而上、爬坡過坎的能力,沒有什么能阻擋中國前進的堅定步伐。面向未來,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王玉星)
- 熱點
- 2022-05-18 18:19:21
- 熱點
- 2022-05-18 18:07:36
- 熱點
- 2022-05-18 18:03:52
- 熱點
- 2022-05-18 16: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