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省海歸人才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浪潮:在科技報國服務人民中成就出彩人生

5月21日,周六,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矽典微CEO徐鴻濤仍在公司會議室里進行著團隊例會分享。成立不到3年,矽典微已開發出數款傳感器芯片產品,在業內嶄露頭角,目前企業發展正處于快速上升期。“我要把學成的技術,投入到國內快速發展的科技實業中。”作為海歸人才,徐鴻濤一直懷著這樣的創業初心。

不同的專業賽道,同樣的報國熱情。千千萬萬和徐鴻濤一樣的海歸人才扎根江蘇,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浪潮,推動中國參與全球科技創新協作,在服務國家和人民的同時,以奮斗成就出彩人生。

堅定理想,把愛國之情化作報國之行

“最近訂單量大,請大家在確保裝裱品質的同時,加快裝箱發貨。”5月20日一大早,在宿遷奇瓦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生產部裝裱車間,總經理鄔國園和當地百余位村民一起,忙著為即將發往全國各地的裝飾畫進行鑲裝工序。

鄔國園是宿遷市宿城區王官集鎮人,是村里第一個出國留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于英國諾丁漢大學。2016年,鄔國園辭職回到村里創業。“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是家鄉哺育了我,我也要將所學回報家鄉。”鄔國園說。6年過去,公司已擁有主流電商平臺裝飾畫旗艦店20余家,通過將科技元素融入原創作品、讓裝飾畫“智慧化”,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帶動強村、興產、富民。

懷揣赤子之心、積極擁抱夢想,廣大海歸人才把愛國之情化作報國之行。

“留學是為了進一步了解新的科研方向,我在出國那一天就打定了要回國的主意。”江蘇東浦精細陶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顏井意是土生土長的連云港人,2013年從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后,毫不猶豫地回國,一門心思撲進新材料領域,“茅以升是我的前輩校友,他留學報國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

氮化硅是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硬度僅次于鉆石,在芯片制造、5G、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創業后,顏井意所在公司與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清華大學進行產學研合作,目前產品質量已位于國內第一梯隊,拉近了與國外一流水平間的差距。

5月21日,泰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泰州學院IT海歸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錢進,正忙著開始第六輪代碼調試。目前,團隊正進行國家級課題“車載自組織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的研究。錢進告訴記者,團隊成立于2017年,當時只有3名留學歸來的年輕人,主要從事“智能網絡系統結構”研究,歷經數百個日夜的潛心鉆研,如今在全面感知驅動技術上已取得突破。

“初創成功,吸引了更多海歸青年學子的關注,極大鼓舞了大家留學報國、科技報國的決心。”錢進說,唯有不斷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助力。

勇攀高峰,用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這句話,一直深刻在徐工研究院副院長孫輝心上。

2016年,孫輝在位于德國的徐工歐研中心工作時,曾和歐洲業界相關人士攜手開展液壓、傳動、電器等核心零部件及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2019年,孫輝回國,任職于徐工研究院和創新中心。3年來,他把在國外開展研究的核心技術方法與國內實際相結合,重點開展液壓閥、液壓泵馬達等產品的產業化開發,帶領團隊在高端電液控制系統技術研發中勇攀高峰。

從云龍湖畔到天目湖畔,從黃海之濱到長江兩岸,海歸人才創新的腳步不曾停歇。

在位于溧陽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走進吳凡的辦公室,一面紅色的玻璃幕墻上密密麻麻寫著各種計算公式,引人注目。2019年,在哈佛大學工作的吳凡回到國內加入中科院物理所,不到30歲就成為中科院物理所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如今,吳凡已帶領團隊拿下10項含金量極高的橫縱向課題,申請了15項國家發明專利,并建立起國內領先的專業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實驗室和材料中試放大基地。“科研工作要真正考慮國家重大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吳凡說。

2018年,80后海歸博士張新峰回到家鄉如皋,創立江蘇卓遠半導體有限公司。因所需機器機械設備無法運到國內,在張新峰和團隊努力下,公司最終建成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金剛石基片制造產線,這也是國內第一條大尺寸(英寸級)金剛石基片研發線,產品主要應用于光學和半導體的高功率芯片制作。

“沒有逾越不了的困難,只有堅定信心直面封鎖和壟斷,科技自強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在位于蘇州科技城的蘇州微木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實驗室,公司創始人李鵬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拿起試紙插入一只鞋盒大小的“黑盒子”,2秒鐘后,盒子發出“嘀嘀”報警聲,判定試紙接觸過爆炸物或毒品。

2011年,李鵬從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來到蘇州創業,憑借創新,微木痕量檢測已實現納克級,達到全球最先進水平。如今,公司產品被應用于全國近70%的機場及一半以上的地鐵安檢,打破了國外企業對這一市場的壟斷。

“我們并不緊盯眼前的回報率,而是更關注公司的創新型產品線布局和未來發展空間。”2016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從事系統生物學研究工作的楊文婷,毅然辭去博士后研究員職務回到家鄉揚州,與團隊一起創辦江蘇醫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當前,許多國家把精準醫學作為新一輪國家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精準醫學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要為中國搶占這一領域研發和應用制高點做好準備。”楊文婷說。

不負時代,用自信展現回國大有作為

走進位于鎮江高新區半導體產業園區的大正(江蘇)微納科技有限公司潔凈廠房,記者看到,穿著無塵服、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在操作臺控制產線運作。“我們正啟動A輪1.8億元融資,規劃建設全球首個百兆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線。”該公司執行董事馬晨說,項目達產后,預計營業額將達6億元。

清華大學本碩、哈佛大學博士,2018年,一直心系家鄉鎮江的馬晨了解到,清華同班同學李鑫教授正帶領團隊研發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項目,并取得應用性進展。在其努力下,這一項目當年就被成功引入鎮江高新區。目前該團隊研發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已突破22.5%,為全球最高。

留學報國,更多人才還帶著項目來、撬動“合伙人”一起來。江蘇凹凸棒石黏土資源的儲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占總量60%以上的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礦物資源因組成復雜、提純困難,廣泛存在“低值棄用”現象。2013年,學業有成的倪伶俐從法國回國,入職淮陰工學院江蘇省凹土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他帶領團隊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以“整體利用”的創新思路,開創了低品位凹凸棒石黏土的科學應用道路。在他的帶動下,畢業于丹麥技術大學的張世忠博士、畢業于英國赫爾大學的胡光博士等也陸續加入團隊。“發揮專業力量,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學成歸來一同投入到科研攻關中,是一件很榮幸的事。”倪伶俐感慨。

在無錫,多年深耕文化產業的正邦國際會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薛湘白,在2020年又多了一個“身份”。作為梁溪區歐美同學會首任會長,兩年多來她帶領全體會員開展或參與各類學習活動100余場,為歸國留學人員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對接、人才培養孵化、文化交流、聯絡聯誼等系列服務。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歸國人才結合自己的奮斗故事,自信地推介國內的產業環境、創新前景,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投身中國發展事業,專業“朋友圈”越來越大。

2018年,從法國留學歸來的賀琛云與丈夫同時辭掉工作開始創業,兩年后在鹽城高新區創立江蘇博云緯鈦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短短一年間,公司已培育20余個高質量科技項目,平臺已具備完整的“服務+運營+投資”體系。公司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才近40余人,其中碩士6人、博士11人,外籍人士5人,他們中的大部分有海外留學經歷。“回國,一樣可以大有作為!國內科創環境和營商環境變化很大,我們要把在中國的發展故事介紹給更多身在國外的朋友。”賀琛云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許雯斐 岳旭 吉鳳竹 史偉 張宇熠 丁宏波 李鑫津 盧佳樂 房雅雯 華鈺 錢飛 張莎沙 盛崢


相關推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