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上海就業保衛戰

 

 

 

    5月29日,江蘇南京,大學生在招聘企業展臺前駐足。當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促就業交流活動暨2022屆畢業生“百日沖刺”專場招聘會。 (資料圖片)視覺中國供圖

 

 

    上海海洋大學畢業生直播推介會。 受訪者供圖

    主播王宏舟在這個春天連著做了好幾場直播。他不叫賣,不催單,不發紅包,直播間里的“商品”只有人。

    他是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過去3個月,這所大學的校長、院長、教授輪流進入直播間,向企業推薦自己的學生。每場直播,需要學校8個職能部門和各個學院配合完成。

    “今年的形勢對我們的孩子的就業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王宏舟習慣用“我們的孩子”代替“我們的學生”。

    一名上海高校的畢業生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4月初,輔導員為班上還沒落實就業的同學建立微信群,每天在群里發布招聘信息。她所在的班級有29人,群里就有22人。

    一場“就業保衛戰”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上海張江鎮的一個社區團購群,鄰居忙著接龍購買生活用品,上海理工大學的一名輔導員“歪樓”問,有沒有群友或所在的公司“團購”自己的學生,“專業有生物醫學工程,食品和制藥工程”。

    “今年的就業工作,學校‘全員參與’,我們投入全部資源,幫助我們的學生就業。”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教師江彪說。

    1

    在畢業生就業這件事上,有些是能統計的,有些就很難數清。

    比如,2022年,中國將有1076萬名學生從高校畢業,比上一年增加167萬。今年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的上海,有22.7萬名高校畢業生,增量為近5年來最多。

    但畢業生面臨的壓力很難被量化。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18級本科生鄭雨暄在今年3月加入春季招聘的大潮。她曾是457萬考研大軍中的一員。在她畢業的這一年,考研的人數和畢業生的規模一樣達到歷史最高。

    她考研沒能幸運地“上岸”。而且,在前一年的秋天,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備考上,也因此錯過了整個秋季校園招聘。

    研究生入學考試一結束,她“緊急找了份實習”,“想更多地了解不同企業的工作情況、公司氛圍”。大學里過往的實習經歷幫鄭雨暄明確了就業意向——企業要在上海,大型的快銷企業、服裝類和外資企業是她重點關注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3月開始,鄭雨暄和同學們的實習由線下轉到線上,學校逐漸進入封控狀態。那時她們以為,就像過去兩年里偶爾散發的疫情一樣,很快會恢復正常。結果,他們一直從春天等到了夏天。

    和她同時開始找工作的上海海洋大學學生陳梓雯中斷了剛開始兩天的實習,窩在宿舍里改簡歷。另一名畢業生則告訴記者,“快畢業了,還沒來得及實習。”

    陳梓雯記得,去年10月底,校園里的招聘現場剛剛搭建起來,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出現了疫情。學校疫情防控升級,大型的校園招聘會取消了。再后來,校園招聘的主陣地全部轉移到線上。

    陳梓雯在招聘類App上投過簡歷,參與過線上面試,拿到過錄用通知。但她坦言,那些給出錄用通知的企業規模不大,“他們寫的是招專科生的”。

    和陳梓雯同專業的學生,有的選擇教育、國際關系或者新聞傳播類專業考研,有的進企業做翻譯。陳梓雯希望找到和自己校園經歷、性格相符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公司要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她的手機收藏夾里躺著若干份關于在這里落戶的攻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對人大代表關于駐臨港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臨港建議的回復,她想留在這座城市,成為“新上海人”。

    鄭雨暄投了二三十家企業,幾乎都進了面試。坐在電腦前,打開攝像頭,幾場無領導小組討論下來,應聘者的會議背景幾乎能拼湊成高校寢室圖展。用人單位的回復比她想象得慢,幾乎都需要兩到三周的時間。

    參加學校的直播推介會后,兩家企業向陳梓雯發出面試邀請。一家公司采取了延緩錄用的方式,提出等學校解封后,她可以到公司參觀交流并參加最終面試。另一家對她的第二次線上面試剛剛結束,她需要繼續等待結果。

    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中旬,有15.4%的應屆畢業生已簽約,46.7%的應屆畢業生收到錄用通知。上海海洋大學創業就業中心主任孫紅剛說,“我們要去應對經濟下行和畢業生人數增加帶來的壓力。”

    2

    今年,更多人參與到了幫助畢業生找工作中。校長書記們的“直播帶人又帶崗”是其中的一次嘗試。

    這種促就業形式與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有關。今年3月起,教育部開展這項行動,要求每所學校校領導班子拜訪用人單位原則上不少于100家。

    “我們目前只能‘線上走訪’。每場直播邀請五六家企業,同時推薦符合企業需求的學生,實現了學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三方現場連線,既拉近了和企業的關系,也促進了學生的就業。”孫紅剛說,“沒什么顧慮,學校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只要為了學生好,我們都可以嘗試去做。”

    3月30日,是上海海洋大學的第一場“直播帶人”。直播鏡頭前,王宏舟摘下口罩,作為這場直播的“主播”,他要向6家企業直接推薦20名畢業生。

    一間會議室被改造成專門的直播間,校長、院長和教授們輪流做主播。每場直播前,老師還會兼任學生們的造型和化妝師。

    最初的幾場,學生能走進直播間,兩人一組,站在“主播”右邊。來招聘的企業和他們在騰訊會議里交流,整個推介過程通過學校視頻號、抖音、B站向網友們直播。寢室閉環管理后,他們在宿舍和直播間連線。

    王宏舟穿的西裝不算正式,入場前,還被學校工作人員“挑剔”了一番。但因為疫情影響,上海海洋大學從今年3月初封控管理到現在,他和同事在學校住校兩個月了。進校的時候正裝都沒來得及帶,只有休閑西裝。

    按直播策劃案上的要求,王宏舟的任務不少——根據學生數量設定好時間,嚴格執行,準時開播;對于用人單位反饋比較好的專業或者畢業生,可以多預留一點時間講解,提高整場直播的轉換率。除了解答疑問、互動,他還要“時刻根據直播間的現象和熱鬧程度進行自我狀態調整”。

    每場直播后,都會有專門的老師回看直播,復盤數據,寫總結報告。

    直播分院級和校級。后者的要求更嚴格,直播前,相關的通知會下發到各學院,學生根據招聘企業和相關崗位自愿報名,再經過學院選拔,學校就業創業輔導中心彩排后,可以在正式的直播中被校長或書記現場推介。其他同學也可以在直播后向用人單位投簡歷。

    “學校第一階段開展的直播推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來會根據畢業生人群特點和就業意向,舉辦一系列專門的直播推介活動。比如面向臨港自貿新片區,到中西部地區參與鄉村振興的就業專場,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專場等等。”王宏舟說。

    一場直播會持續兩個小時左右。在5月10日面向臨港自貿新片區直播專場中,陳梓雯是得到王宏舟推薦的學生之一,她和其他參與面試的同學一直在直播間里。盡管只有發言時才會出現在屏幕中心,但她仍不敢亂動,全程保持微笑。

    直播間里受邀參與的企業通常有5到8家,他們早早把用人需求提交給學校,獲得現場介紹企業、面試學生的機會。

    除了直接參與的企業,直播間里還有其他用人單位在觀看。“他雖然沒在現場表達,但會給我們打電話,說看上哪個學生了,或者直接跟學生聯系,這種情況都有的。” 孫紅剛說。

    上海海洋大學的直播到5月初時已經開了30幾場。5月中旬,蘭州大學也來找他們要過策劃案。

    在這份方案里,詳細列著直播前、直播中和直播后3個階段的工作事項,學生處、研究生院、現教中心、后勤、圖書館等職能部門都領到了自己的任務,工作分為物料、腳本、場景、數據監控等近20項。

    但更復雜的工作在方案背后。孫紅剛和同事們對學校學科發展情況、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學生就業質量和去向分別做了梳理,并從用人單位需求的角度,把畢業生分成15類,“有針對性地為用人單位提供更多更合適的用人選擇”。

    “這15類就是我們面向的市場,這樣我們多年積累下來的755家單位就相當于我們的核心用人數據庫,能與我們的畢業生數據庫就能更好地匹配。”上海海洋大學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孫紅剛介紹,他們也會把要去不同省份的畢業生簡歷歸類,推送到當地校友會群里,“提高學生找工作的成功率”。

    陳梓雯參加的這場校級直播推介最初被安排在4月9日。但就在直播前的幾個小時,學校確診一例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緊接著轉運、消殺,校園防控升級,原定的直播推介推遲了一個月。

    奧密克戎變異株增加了防疫的難度,讓這場“就業保衛戰”更加艱難。

    從3月初到現在,陳梓雯和同學們的生活半徑逐漸變小。起初,他們在學校體育館做核酸,有學生樂隊在旁邊自發演奏,安撫大家的情緒。不能出校,女生們就在寢室燙睫毛,在校園里拍和粉色的花苞合影。再后來,每天一次核酸和抗原檢測。4月中旬,學校出現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學生們的活動范圍幾乎限制在十幾平方米的寢室。

    他們的整個畢業季幾乎都在寢室里度過:寫論文,答辯,投簡歷,面試,業余消遣時看NBA比賽,等待電視劇更新。

    校園外,奧密克戎讓這座容納了2500萬人的城市陷入靜默。5月29日,上海市疫情發布會上,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表示,本輪疫情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沖擊,市場主體遭遇的困境前所未遇。為了盡快恢復遭受重創的經濟,上海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或重振行動方案》,4個板塊共50條措施,其中特別提到“多渠道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培訓補貼力度,落實高校畢業生見習補貼、求職創業補貼等各項支持政策”。

    3

    疫情對就業的沖擊顯而易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為猛烈的時候,美國的失業率曾達到14.7%,是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值。加拿大的失業率從2020年1月的5.8%升至5月的13.7%。世界銀行2020年發布的《全球經濟前景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自1870年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大衰退。

    一份就業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求職申請數量同比增長37.8%,招聘需求下滑了11.2%。

    這與江彪的觀察相似。據他回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但對高校畢業生吸納量較大的一線城市受到的影響不大,而且部分畢業生會在前一年秋招時拿到錄用書。“今年就業工作的壓力比2020年更大”。

    畢業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化解承受的壓力。學校封控前,鄭雨暄搬回上海的家里。和家人在一起讓鄭雨暄覺得心理壓力小了許多。“可能現在的大部分同學來說,家里面也會提供一定的支持,或者是給我們一些安慰。”

    鄭雨暄的室友決定“二戰”考研。另一名畢業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己的表姐去年畢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聽從父母建議回到了老家的省會城市,一直在準備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考試,到現在還沒確定工作。“我們也沒有躺平或者是消沉,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延緩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曾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提到,不少95后、00后大學生的就業理念已經發生變化,疫情以來大學生選擇不就業、慢就業比例增加。他建議要從高校教育層面去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讓他們更加適應新的就業形勢。

    4

    在參加學校組織的線上招聘推介會前,陳梓雯精心準備了一番。1分鐘的自我介紹她在宿舍練了很多遍,電腦攝像頭的角度、自己離電腦的距離也調試到最佳。

    學校就業指導中的老師將當天參與推介會的6家企業匯總到表格里,企業性質、招聘需求與人數一目了然。除了老師給的材料,陳梓雯又對每家企業作了更詳細的“背調”。

    “工作總是可以找到的,而且我的副業也可以養活自己。”她的副業是“宿舍美甲師”,她把美甲作品發到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有40多萬的觀看量。她的粉絲群也小有規模,學校封控前,經常有人坐兩個半小時地鐵來請她做美甲。疫情來了,她在宿舍里搞直播,在粉絲群里帶貨抽取傭金,“副業不停擺”。

    這種自由職業正在成為容納年輕人的新選擇。一項網絡調查顯示,8.1%的“00后”愿意或正在從事新興職業,排在前幾位的包括視頻up主,電商博主和菜品體驗官。同時,2022屆高校畢業生中,50.4%選擇單位就業,較去年下降6個百分點;自由職業、慢就業比例均較去年提高約3個百分點。

    4月底,鄭雨暄在學校的“offer人才直播會客廳”里得到了副校長的推薦,經歷三輪面試后,在5月中旬最終拿到特斯拉錄用單。

    截至5月22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辦的直播會客廳目前共舉辦了30余場,共有3269人次參與或觀摩線上推介,收取1034份簡歷,570人參與面試,288人拿到offer意向。

    她不知道的是,那場線上推介會是特斯拉第一次在她所在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行招聘專場。

    江彪解釋,學校是典型的財經類院校。往年,畢業生更多去金融、貿易和服務類行業。但眼下,這些行業的用人需求量明顯下降。

    因此,今年學校特別地聯系了生物醫藥類、新能源或者高科技企業。“包括像輝瑞制藥、特斯拉等等,這些企業招聘的目標院校可能是理工類院校,但我們就要想辦法,通過各種關系聯系到企業,把我們的學生推薦到適合的崗位上去。”在江彪看來,“必須做出突破,行業多一點的話,我們學生的發展就業就多一點。”

    創業者也將在這場就業保衛戰中得到幫助。5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發揮專業所長從事靈活就業,對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與社會保險補貼。”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漁業發展專業2019級研究生彭其林選擇畢業后去創業。他比同專業的同學幸運不少,畢業論文需要的實驗在學校封控前已經做完。但還有同學的魚困在實驗室或是外地,時間、溫度、水,任何細微的差別都可能影響數月的實驗成果。

    彭其林創業的方向也是他研究的觀賞魚,飼料、養殖、設備他都熟悉。他帶著創業項目參加比賽——不少學生創業都會追著大賽跑,比賽獎金、獲獎項目吸引投資人是取得投資的重要渠道。

    彭其林和團隊靠著16萬元的天使輪投資將公司運營到現在。在5月20日那場創業直播專場推介里,5家投資公司被邀請進場與畢業后要去創業的學生面對面。那場結束后,彭其林和另一組創業團隊收獲了啟迪之星創投進一步對接的意向。

    針對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保障,上海市委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月12日啟動的2022屆上海高校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會將持續至8月底,將有用人單位1.2萬個及用人需求18.37萬個。

    5月22日,上海市11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鼓勵企業及各類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各高校視情適當延長畢業生在校生身份時間,保留其作為在校生的待遇,減輕其生活負擔和壓力。

    5月到8月中旬,教育部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系列活動,通過持續開展系列招聘、訪企拓崗、萬企進校、就業指導、精準幫扶等五大專項行動,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一所高校的就業中心老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往年畢業季的“沖刺”只需要與個別就業困難的同學點對點對接,但今年還要繼續摸排動員。“我們已經在拼命地發力了,現在從就業的數字上看還不錯,但是我們一直很擔心的是,后面我們再怎么繼續去努力,這也是我們接下來工作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從5月中旬起,陳梓雯和同學們陸續收到離校回家的通知,學校給畢業生發放了打包用的紙箱,并將各地購票、隔離的費用和政策匯總到一起發給他們。

    鄭雨暄有些惆悵,還沒來得及拍畢業照,很多一整學期沒碰面的同學就要各奔東西了。

    5月24日,同濟大學一名研究生發布了自己離校返鄉的視頻,這條刷屏的視頻里,他和無數離開上海的學生一樣,戴著N95口罩,穿著手術服或者防護服,“沒有畢業照,沒有學位服,沒有和朋友好好說再見”。

    同一天,學校的就業工作仍在緊張進行著。直播間里校長們的表現越來越自如。

    “為了我們的學生,會沖刺到最后一天。”江彪說。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3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