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屆江蘇“好西(甜)瓜”品鑒推介活動舉行,全省共有169家單位參與西瓜“好品牌”的評比,比賽設立中大型西瓜和小型西瓜兩種類型,兩個類型的“瓜王”均花落南京浦口區,分別為胡守興家庭農場和浦橋鄉果家庭農場。
南京市首屆優質西瓜評比大賽現場。記者 王麗華 攝
近年來,南京市瞄準精品農業的定位發展西瓜產業,去年西瓜播種面積達7萬畝,產值近8億元,畝均產值過萬元,成為富民增收的“好果子”。此外,西瓜品質逐年提升,整體品質、獲獎比例在全省靠前,連續兩年摘得“瓜王”桂冠。
人口多、土地少的南京,是如何把一顆“小西瓜”做成“大產業”的?
西瓜新品種迭出,奠定產業發展基礎
一瓤瓤西瓜分開排列,切一刀,新鮮汁水順著刀壁流下來,看得人垂涎欲滴。近日南京市舉辦首屆優質西瓜評比大賽,來自南京市7個區、共53個優質西瓜“選手”們會聚一堂打擂臺,爭奪“瓜王”稱號。
近年來,南京的西瓜產業發展勢頭很好,江寧的橫溪西瓜聲名鵲起,浦口的西瓜產業成長也很快。江寧以“小蘭”“蘇蜜8號”等小果為主,浦口和溧水以“美都”“8424”等中大果為主,品種百花齊放。
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西甜瓜創新團隊首席、省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羊杏平從事西瓜品種研究近40年,他帶頭研發的“蘇蜜8號”品質與產量均已超過進口主栽品種“小蘭”,在此次江蘇“好西(甜)瓜”品鑒推介比賽中獲得了小果型西瓜“好品種”的榮譽。不僅如此,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發的中大果型“蘇蜜618”“蘇蜜5號”也入選了西瓜“好品種”名單。
口感好、高產、早熟、耐運輸……市場對西瓜品種的需要越來越多樣,這對研發團隊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省農科院一個個西瓜新品種從實驗室轉化為成果,走向大眾餐桌。“十二五”以來,西瓜品種改良獲得重大突破,已登記蘇蜜系列西瓜新品種7個:去年在省里獲得“好品種”的“蘇蜜518”比“8424”瓤色更紅,肉質更細,西瓜味更濃;“蘇蜜8號”是黃瓤小果型,質地酥嫩,汁液多、纖維少;“蘇蜜618”果型大,早熟、產量高……新品種不僅滿足了市場多樣化的需求,而且西瓜品質普遍更高,為南京市各區快速發展西瓜果品的產業奠定品種基礎。
蜜蜂“進棚打工”,新技術助推節本增效
良種配良法,農業才能高質量發展。
在省里評比連續兩年獲得中大型“瓜王”的胡守興,對生產技術很講究。每年4月,他都會請來一批特殊的“打工者”——蜜蜂,為大棚里的西瓜授粉。
西瓜從露天種植轉為大棚種植,可避免梅雨季的影響,實現提前上市。但大棚種植會阻擋外界昆蟲授粉,常常導致后期坐果率低。
大約十年前,胡守興在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開始嘗試蜜蜂授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瓜產量和品質。每畝的蜜蜂成本約400元,大大節省了傳統人工授粉的人力成本。
什么時間、多少溫度投放蜜蜂?在一次次摸索中,胡守興與這群特殊的“打工者”良好相處起來,后期產量提高了50%。2013年開始,他從三畝五畝轉為大規模種西瓜,到如今已經種了100畝。周邊果農紛紛效仿,如今這一技術已經成為浦口地區的主流技術,現已南京市推廣。
近幾年通過推廣新優品種、應用新優良技術等,科技水平、西瓜品質都得到極大提升。“市里這次舉行評比,也是通過‘比武’加強各區間的生產協作與交流,加快優質西瓜品種推廣,促進全市西瓜栽培技術整體水平提升。”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說。
種完西瓜種草莓,高效種植新模式助農增收
王小保從十幾歲就開始種西瓜,那時候種西瓜還不是賺錢的行業。但是6年前開始,換成西瓜、草莓兩茬輪作以后,他的收益翻了一倍多。
“以前種西瓜,最開始就是露天種植,后來有了小拱棚,再慢慢到現在有了鋼管大棚,硬件設施越來越好,種完一季西瓜大棚也就不拆了,接著種草莓。”王小保告訴記者,種草莓和西瓜可不相同,雖然效益更高,但生產管理更難,第一年換茬種草莓沒有經驗,地里的草莓苗死了三分之二。
“大棚連年種植容易出現土傳病害、土壤板結、鹽漬化等問題,對作物生長影響很大。”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田青英介紹,近幾年,通過推廣夏季石灰氮高溫悶棚消毒等措施,為土壤消毒,大大減少了病蟲害尤其是土傳病害的發生,提升了果品品質。
高效輪作種植模式不僅提升了大棚的利用率,還提高了土地綜合效益,瓜農增收效果明顯。現在,王小保每畝土地產值達到2.7萬元,“瓜—莓”生意也越做越大,大棚從最開始的3個已經擴大到20個。
十多年來,省、市、區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斷探索總結,示范集成了大棚西瓜與草莓、茄果類蔬菜等輪作模式,帶動更多農民增收,“甜”了農民心,助推鄉村振興。
- 熱點
- 2022-06-01 16:02:21
- 熱點
- 2022-06-02 08:00:00
- 熱點
- 2022-06-02 22:24:39
- 熱點
- 2022-06-02 22: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