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習近平總書記為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親致賀信。他指出,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節日適逢假期,在人們戶外出行、看水望山的時候,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美景串聯鄉愁更值得我們每個人深入思考。
防治污染、清潔家園,統籌推進環境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但在城市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仍是一個目標和挑戰——青翠的山、優質的空氣和能見度、通暢清澈的河流、多層次的景觀設計……這些都是“望山看水”的必要條件。各地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完善生態文明法規體系,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減污降碳,打造具有特色的“觀景臺”“景觀大道”,讓人們在更多“水晶天”下眺望遠方,領悟自然與城市和諧之美。
貼近需求、精心設計,美景不能“美則美矣”。“綠水青山”要能向“金山銀山”轉化,看得到發展,才能記得住鄉愁。面對綠色經濟與生態旅游,我們不能錯過有利契機,也不能蜂擁而上,生態景區要從同質化嚴重向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轉變,精準對接居民品質消費需求,激活旅游消費的“一池春水”,帶動區域文旅高質量發展。此外,建立城市慢行系統、生態綠道,給市民提供親近自然、與山水互動的平臺,綠水青山才能轉變為山水鄉愁。
綠色低碳、共同愛護,真心感受自然力量。當前,綠色循環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當下盛行的露營也體現了人們親近自然的田園夢想,我們仍需在行動上共建清潔美麗世界。5月,江蘇南京各景區已經率先出臺相關規定,嘗試將露營規范化,同時相關部門正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擬出臺露營細則,將這場對自然的“索取”轉變為與自然的和諧、長遠共生。我們應當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從愛護草地、不亂扔垃圾、低碳出行做起,自覺行動,愛護自然,用更多的方式感受自然的“麗”與“力”。
“上下同欲者勝。”各級黨委和政府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城市建設者打造更有吸引力的生態景觀,社會更加弘揚綠色文明,中國人民更加自覺愛護環境,這樣的合力必將為綠水青山增色,為美麗中國添彩!(陳典典)
- 熱點
- 2022-06-07 09:39:43
- 熱點
- 2022-06-06 20:24:23
- 熱點
- 2022-06-07 17:55:05
- 熱點
- 2022-06-07 17: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