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全省上下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積極行動,想方設法、全力以赴,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隨著前5月經濟數據出爐,即日起,新華日報推出“穩經濟增長 江蘇在行動”系列報道,聚焦當前經濟數據和各地的舉措,看各地在大戰大考中如何奮力奪取雙勝利,敬請關注。
交匯點訊 6月24日,江蘇省政府召開穩定經濟增長視頻調度會議要求,按照省委部署,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好穩經濟大盤攻堅戰,推動經濟全面回升向好。
一篙松勁退千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江蘇各級政府和企業上下一心,著力保障企業從復工復產到穩產達產,爭分奪秒暢物流、保供應,上新品、拓市場,奮力把因疫情耽誤的時間、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保生產,5月工業增速快速回升
炎炎夏日,走進位于南京經開區的中建五洲鋼結構制造廠,經理孫羅正忙前忙后張羅,眼下6個項目同時開工。“我們廠有96人,24小時輪崗運轉。”孫羅指著制作車間的一角說,之前疫情對原料運輸和用工的確有一定影響,不過現在正全力趕訂單,廠區內連邊角空地都“填滿”了。
省工信廳最新工業運行分析顯示,5月份全省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下降1.1%,較疫情嚴重的4月份回升11.2個百分點,1至5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1%。
5月工業增速快速回升是如何實現的?從保復工到促達產,“搶工期”“趕進度”成為各地保生產的首要任務。
——成立專班機制,讓“暖手”相扶更精準。
4月,江蘇重點整車企業產量直降50%。5月則迅速反彈,環比增長136%,這得益于工信、交通、商務等部門,在第一時間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聯絡機制,幫助全省13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全面復工,并帶動全國60余家整車企業恢復生產。
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4月初,揚州成立“物流運輸保障工作專班”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工作專班”。“截至目前,專班累計幫助90家企業列入國家和省保供‘白名單’,幫助長豐醫療等39家企業協調解決原材料供應等問題,全力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穩定。”揚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云翔介紹,該市5月工業開票銷售和用電,已恢復到去年同期95%以上,工業經濟總體呈企穩回升態勢。
——推動政策直達,讓紅利從“紙上”落到“地上”。
3月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江蘇印發5方面27項涉疫地區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指引,分區分級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截至5月31日,全省受疫情影響停產的規上工業企業數由4月中旬的6339家峰值降至1家。
隨著規上企業率先復工復產,面廣量大的中小微企業成為保生產的重點對象。省工信廳副廳長石曉鵬說,今年省工信產業轉型省級專項資金中,專門安排了30%的資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紓困,還將發揮省跨部門政策信息發布平臺和“蘇企通”兩大惠企宣傳平臺功能,讓更多惠企政策“速享盡享、非申即享”。
——匯聚多方動能,讓產業鏈連接更緊密。
6月24日,由省工信廳牽頭指導,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機構、產業鏈支撐機構和智庫單位,以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單位、社會機構等48家單位,在南京成立省先進制造業集群聯盟。
“我們發起成立聯盟,目的就是促進成員單位之間跨界融合,努力構建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生態網絡,共御風險,全力打造江蘇集群發展命運共同體。”聯盟首屆輪值理事長、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表示。
保暢通,應急機制走向常態化制度化
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部分關鍵配套企業停產,加之道路運輸受阻,江蘇周邊口岸進出不暢,原材料進不來、產成品出不去,企業不同程度減產、限產。4月份,全省中小企業產能利用率80%以上的僅占38.4%。
各地創新舉措,將保暢通作為“護鏈之鑰”。4月9日,南京市在全省率先發布“企業供應鏈保障專項服務指南”,對有物流業務外包需求或有貨運拼車需求的企業,提供貨運信息撮合服務及網絡貨運、冷鏈車運輸、零擔物流、拼車、危化品運輸等服務。
運滿滿作為互聯網貨運平臺,成為這次企業供應鏈保障專項服務的物流運輸保障單位之一。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由CEO張暉牽頭的運力保障小組,集中調集平臺優質資源和運力為企業提供24小時調車服務。張暉介紹,自信息發布后,運滿滿平臺工作人員已收到320個咨詢電話,完成59單南京本地有效求助訂單。
隨著5月以來,全省和周邊地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步伐明顯加快,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的跡象。保暢通的舉措,也從“急就章”走向常態化制度化。
5月6日晚24時起,蘇州全面使用“蘇貨通”平臺作為入境貨運車輛的申請受理和審核平臺,各縣級市(區)自有平臺停止受理和審核通行碼申請,實現“一個平臺申請審核、一個貨運碼全市通認”。
蘇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海東介紹,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主要面臨的“物流不暢、供應鏈不穩定”兩大痛點,蘇州建立“點對點”機制,協調解決跨區域供應鏈問題;上線“蘇鏈通”平臺,著力提高供應鏈供需匹配效率;實施“白名單”管理,全力暢通企業物流運輸通道。截至6月1日,蘇州1.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正常生產,達產率80%以上的占比95.5%;高速公路出入口貨車流量已經恢復到3月份日均水平的90%以上。
保要素,系統性“解扣”促進產能提升
眼下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企業發展預期低、用工意愿小、產能不達標等現象依舊存在。強化原材料、資金、用工、技術等生產要素保障,成為穩生產、保進度,助企紓困的“關鍵之策”。
“復工復產涉及原材料供給、物流配送、上下游企業配套、市場銷售等方方面面,但凡其中一個鏈條卡住,復工復產都會受到阻礙。”連云港市工信局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李躍飛表示,該市建立全市100強企業、重點項目承擔企業對接渠道,對鋼鐵、石化、醫藥等重點企業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配備服務專員,在企業訴求收集、惠企政策傳遞、助企資源對接等方面實行定制化服務。4月4日,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即已全部復工。
泰州市工信局運行處處長吳安源介紹,一方面,泰州市幫助破解用地、用能、環評、資金等“卡脖子”難題。另一方面,強化項目跟蹤,抓好省重點項目、“智改數轉”項目、綠色轉型項目建設,確保竣工項目及時“進規”,為工業經濟穩增長提供支撐。數據顯示,1至5月,泰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4.6、6.8個百分點;預計前5月規上工業營業收入2950億元,增長13%左右。
系統性“解扣”,打通復工復產的要素瓶頸,首要的是護住企業“資金流”。云帳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薛興華說,截至今年5月,省內通過云帳房智能納稅申報的企業數達92784家,共計完成了超過36億元的留抵退稅資金申領。“中小企業眾多承壓能力有限,這筆錢精準、快速地抵達企業尤為重要。”
“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4月,我們收到了600多萬元的留抵退稅款,當時原材料上漲、物流不暢,這筆錢成了企業發展的‘及時雨’。”越博動力董事長李占江感慨不已,告訴記者,企業頂住壓力,承擔的國家工信部“高性能一體化電驅系統數字化車間新模式項目”,4至5月研發、實施進展順利,完成了電驅動系統數字化車間布局設計及仿真等建設任務,構建了動力總成、驅動電機、整車控制器等電驅動系統生產線。就在前幾天,企業傳來喜訊,該項目順利通過評審專家組的驗收。“這標志著企業制造能力實現重大突破,生產效率提高37.9%,產品不良率降低39.1%,這也對加快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只有穩就業、保用工,才能真正穩住市場主體、保障復產達產。記者從江蘇省人社廳了解到,截至5月底,全省共向42.55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27.16億元,惠及職工643.89萬人;會同中國銀行,已向560戶吸納就業多、穩崗效果好的企業發放“蘇崗貸”25.92億元;開展補貼行技能培訓36.2萬人次,發放職業培訓補貼2.83億元,較好穩住了全省就業形勢。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王夢然
- 熱點
- 2022-06-27 15:19:14
- 熱點
- 2022-06-27 15:17:15
- 熱點
- 2022-06-27 15:01:06
- 熱點
- 2022-06-27 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