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運河,今朝重生。6月27日,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舉行,主題是“運河城市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今年是該論壇升格為國家級后首次舉辦,來自國內外400多名嘉賓在線上線下歡聚一堂,圍繞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運河文化主題,各抒己見、分享經驗、暢談未來、共謀合作、發出倡議,為推動世界運河城市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弘揚運河文化,需要錨定發展方向。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揚州調研考察時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大運河永遠造福人民。”大運河文化只有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才能持續煥發勃勃生機,接續造福世世代代。
讓大運河成為幸福河。大運河是幸福之源、發展之基、人民之幸。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筑邗城以來,大運河已經靜靜流淌了2500多年。千百年來,對兩岸人民來說,生活用水靠運河、交通運輸靠運河、人文交流靠運河……運河之水就是甘甜的幸福之水,運河就是母親河。如今,運河不僅是兩岸人民的鄉愁記憶,而且依然是老百姓的幸福之河。無論文旅融合發展帶給沿河城市人氣、名氣和財氣,還是遺產保護為古城發展注入強大能量,讓大運河成為幸福河,始終是一個需要不斷破解的好題目。
讓大運河成為致富河。大運河,因運而生,也因運而盛。古往今來,大運河之水滋養了兩岸人民,造就了沿線城市的興建和發展,南來北往的船只形成了一條“黃金水道”,是支撐國家經濟的大動脈。如今,京杭大運河依然是非常繁忙的“水上高速公路”,是人民群眾的致富河。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統計顯示,常年有13個省份的2萬多艘船舶在江蘇段運輸航行,近十年來貨運量年均遞增8%以上,近兩年來,年通過貨運量約5億噸,占京杭運河全線貨運量的80%,占全省水路貨運量的50%左右,占全省綜合運輸總量的20%左右,是萊茵河全年運量的2倍左右。加強生態治理、岸線綠化、航運擴能等工作,才能讓大運河持續惠民利民,助力共同富裕。
讓大運河成為文化河。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展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和歷史,2014年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沿線的燕趙、齊魯、維揚、江南等地方文化博大精深、絢麗多彩,豐富的文旅資源為文旅融合發展打開了大門。江蘇連續多年舉辦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探索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先行區。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館一年以來已接待60萬人次參觀者,坐落于運河三灣景區的揚州三灣非遺文化園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做大做強大運河文旅融合文章,才能讓大運河文化這張金名片享譽世界。
群策群力,共謀發展。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的成功舉辦,再次為大運河文化傳承與發展進行觀點交流和思想碰撞,必將激發出更多錦囊妙計和合作力量,推動大運河建設成為流向未來的幸福河、致富河、文化河!(林西/文)
(編輯 魏如飛)
- 熱點
- 2022-06-27 16:45:51
- 熱點
- 2022-06-27 16:45:01
- 熱點
- 2022-06-27 16:43:40
- 熱點
- 2022-06-27 16: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