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聞》2月17日刊登社論指出,美國的保護主義大棒損害各國利益。
這篇社論指出,美國去年出臺了旨在禁止與中國進行半導體貿易的措施,而為封鎖中國的半導體生產,美國也要求在芯片設備制造領域實力較強的日本和荷蘭采取統一步調。
日美歐擔憂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水平提升,中國的軍事技術得到進一步強化。根據世貿組織規則,若出于安全保障理由,也存在可以限制貿易的情況。
但在數字社會,許多尖端技術可以軍民兩用。如果在安全保障的名義下,漫無邊際地擴大破例行為的范圍,則自由貿易機制可能瓦解。
社論認為,政府可將出口限制措施作為防衛手段,但前提是此舉有充分依據,且在國際合作框架下進行。
長期以來,日本和美國都強調基于規則的經濟活動的重要性,(日美)不能自己破壞其價值。
此外,各方也有必要考慮限制措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日本出口的半導體制造設備約三成面向中國市場,限制對華出口會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巨大影響。
對于限制出口什么類型的設備,經產省今后應深入研究其具體內容。為消除人們對保護主義的擔憂,通俗易懂的說明和高度的透明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中方必然會對此表示反對。中國一直在憑借資源和市場行使影響力。與芯片相關的限制措施可能導致其采取限制出口稀有金屬等重要物資的反制舉措。
主要國家構建了防止可轉為軍用技術擴散的出口管理框架。但隨著美歐日與中俄等國的對立加劇,此類框架難以發揮作用。
為了不損害自由貿易機制帶來的好處,有必要兼顧安全保障和經濟活動的平衡。夾在美中之間的日本要做的是,制定重新構建貿易秩序的多層次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