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張雨晴):2月19日上午,“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趕赴鶴壁市,走進淇濱區,與這座《詩經》里走出來的城市來了一場浪漫的“漢字之約”。

  淇河,一條被譽為從《詩經》里走出的河流,曾經見證西周衛國數百年的繁華與沒落。轉眼千年,淇水依舊靜靜地流淌著,河畔的新主人——鶴壁強勢出擊,以亮眼的姿態重新吸引了世界目光。

  淇河國家濕地公園重現《詩經》美景

  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內,初春暖陽照耀下,淇河水面上波光粼粼,應和著遠處緩慢旋轉的風車,構成了一幅不可多得的生態美景圖。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1

淇河國家濕地公園 攝影 張雨晴

  為了重現《詩經》美景,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從《詩經》描寫淇河的39首詩歌中挑選了9首,為科普宣教休閑區的9座小島命名,并通過種植相應植物及聲光電等具象手法打造了“詩經九洲”。其中,不時傳出陣陣鶴鳴聲的鶴苑格外顯眼,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一探究竟。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2

優雅的白枕鶴 攝影 張雨晴

  綠色的天網下,灰冠鶴、白枕鶴、丹頂鶴等在鶴舍優雅進食,孔雀在草地上悠閑漫步,成群的鴨子在水面上排隊劃過……鶴苑,儼然成為了禽鳥寶地。總占地60畝的鶴苑,目前已建設天網2萬余平方米、精品鶴舍20間,現有鶴類8種(國內6種,國外2種),另有其他禽鳥200余只,初步打造了“到鶴壁來看鶴”新名片。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3

禽鳥在水面悠然棲息 攝影 張雨晴

  近年來,鶴壁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投資近4億元,營造水源涵養林、建設生態緩沖帶和隔離帶、修建恢復河道生態濕地,構建喬灌草蘺藤濕相結合的淇河生態保護圈層,再現了淇河芳草萋萋、綠竹猗猗、飛鳥成群、魚翔淺底的壯美景觀。

  辛村遺址揭開衛國神秘面紗

  淇河國家濕地公園不遠處,一座考古大棚覆蓋在辛村大地上,上書“辛村遺址”四個大字。同樣位于淇水之畔,與其他村落相比,辛村卻埋藏著一段不尋常的歷史。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4

辛村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攝影 張雨晴

  1932年,中國考古學家在這里揭開了3000年前衛國的神秘面紗,拉開了中國周代考古的序幕。由此,這個村莊被永遠地寫進歷史,“辛村墓地”成為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坐標點之一。90年來,考古工作者接續奮斗,用一項項重要考古發現,實證辛村遺址是一處經過縝密規劃、功能分區明確的大型都邑性聚落,逐漸勾勒出西周時期衛國政治中心的面貌。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5_副本

辛村遺址車馬坑(局部) 攝影 張雨晴

  跟隨著河南省文物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高振龍的步伐,采訪團成員們走下臺階,踏上厚實的黃土地,立于深幽的墓道前,內心被深深地震撼。近年來,考古發掘表明,辛村遺址是集衛侯陵區、鑄銅作坊區、制骨作坊區以及多處居民點與墓地、古河道及水渠等遺存為一體的、都邑級的超大型聚落群,是研究西周王朝國家治理體系最為核心的聚落之一。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6

考古工作隊制作的創意海報 攝影 張雨晴

  淇水詩苑展示歷史文化風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淇水詩苑太白廣場上,鶴壁市朗誦協會會員、鶴之聲誦友的朗誦和吟誦表演正在這里進行。一群身著古裝的小女孩齊聲吟誦《詩經·衛風·木瓜》,童稚的聲音在廣場飄蕩,傳達著鶴城人民對遠方來客的敬意。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鶴壁從《詩經》中走來 驚艷了千年時光_fororder_圖片7

小朋友們在表演《詩經·衛風·木瓜》 攝影 張雨晴

  “文字傳承有很多形式,包括書法、碑刻等,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就是通過聲音口口相傳。今天我們想通過幾個小節目,給大家展示這樣一種特別的語言藝術。” 鶴壁市朗誦協會主席樊青戈表示。

  位于淇河東岸的淇水詩苑,是鶴壁市緊緊圍繞《詩經》中悠悠淇水的千古傳唱,充分運用書法、繪畫、雕刻等多種藝術綜合表現形式,傾力打造的一條富有詩情畫意的生態史詩文化長廊,也是該市“一河十園”城市濱河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古淇河,是鶴壁市上百萬民眾的母親河,也是一條文化河、詩詞河。數千年來,歷朝歷代都有文人雅士在淇河畔引吭高歌。我國歷史上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不少篇章記錄和謳歌了淇河兩岸美景和人民的生活。“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等都曾生活或游歷于此,并留下了不朽的名詩佳作。淇水詩苑太白廣場附近,就錄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韓愈、劉禹錫等詩人的佳作400余首。

  舊時的鶴壁,因“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如今的鶴壁,正憑借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斷開創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天地,持續驚艷世界。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