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近日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我省指導“三農”工作的第二十個省委一號文件。文件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突出綜合產能強、科技裝備強、產業主體強、功能效益強、競爭能力強,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富有江蘇特點的農業強省。(新華日報)
農業穩,則天下穩;農業興,則百業興。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對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更加醒目,任務更加清晰。作為農業大省,經濟強省,江蘇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繁榮,也離不開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是江蘇已經逆鋒起筆的大文章,基礎扎實、優勢突出,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這篇文章中,“江”字飽含的水韻靈動,“蘇”字彰顯的物產富庶,為江蘇人民帶來富足、安穩的生活,也向世人展示著“魚米之鄉”的生動與美好。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現代農業不斷發展,農村涌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于傳統農民的“新農人”。他們既下得了地,也趕得了海,還能主動學習新技能,積極擁抱互聯網,帶動父老鄉親一同增收致富。同樣,隨著新時代新農人、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傳統魚米之鄉正在走向“新魚米之鄉”。
建設好“新魚米之鄉”,是我們對這方土地的歷史責任,更是面向未來的使命擔當。潛力爆棚的農業科技,可以實現“科學種田、越種越甜。”一塊田一塊田管,一壟地一壟地抓,在品種、技術、機收減損等方面多措并舉,推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糧食產能基礎就會越來越牢。農機更給力,就能為發展添動力。通過大力發展農機產業,研發全自動無人駕駛拖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免耕播種機、秸稈飼料收集機,把“米袋子”裝得更滿、讓“米袋子”成色更足。我們要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突出鄉村面貌改善和農村基層治理“兩手齊抓”,提升外在“顏值”,涵養內在“氣質”,推動農業由“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文化”轉變,打造更多有認可度、有競爭力的金名片,成為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一水護田將綠繞,村前村后稻花香”。相信有更多的新農人挺膺擔當,用青春作筆、汗水為墨,投身鄉村振興大舞臺,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紅火,定能繪制好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富春山居圖”。(伍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