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路小陽
“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這番話,言簡意賅、發人深省。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強盛的國家和民族。目前,我國制造業門類、品種齊全,處于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鍛造興國之器,筑牢強國之基。新征程上,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鉚足勁頭發展高端制造業,不斷實現全面提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有了堅實有力的支撐。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了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到了33.2%,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業結構加快升級,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極大增強了我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近些年,我國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一大批高精尖科技產品接續亮相,彰顯出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高度,見證著中國制造業的百年變遷,折射出我國制造強國建設取得的新成就。
中國雖然作為制造大國,但制造業仍處于由中低端向高端爬坡的過程,在當前新的國內外環境下,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支持高端制造業發展十分必要。加快向高端攀升,尤其要做好“增量帶動、存量提升”兩篇文章,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又創造新的競爭優勢。要持續抓好優質企業培育,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同時,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生產線、改進產品架構,提高生產效率、保持“中國制造”物美價廉優勢,提高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用更好的制造業生態助力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立足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要在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中占得先機、贏得主動,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科技硬支撐托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新活力。(路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