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文章強調,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要鉚足干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張震宇委員建議,健全激勵機制,針對糧食調出地區、調入地區、產銷平衡地區制定不同的獎勵標準;王銀香代表認為,要從農業平臺建設、人才機制改革、鄉村環境打造等方面尋找留人的方法……會場內一系列聚焦“三農”的議案提案接地氣、有質量,與會場外奔跑追夢、辛勤耕耘的身影一道,融匯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動人篇章。鉚足干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我們就能譜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篇章。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實現“十九連豐”,連續8年超過1.3萬億斤。但要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穩產保供形勢復雜嚴峻,壓力越來越大。對此,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年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我國是人口大國,保證14億人的吃飯問題,容不得半點閃失。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主產區、產銷平衡區、主銷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努力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將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要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動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將農村打造成農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大顯身手,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就在前方!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放眼今日,神州大地廣袤鄉村,處處涌動著勃勃生機,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任務已經明確。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前進道路上,錨定目標、鉚足干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萬眾一心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就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