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近日,中消協發布了《2022年農村消費環境與相關問題調查報告》,通過全國31個省(區、市)824個行政村的3670個樣本,展示了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基本面貌。農村消費者消費能力如何?他們喜歡什么?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這份調查報告,近距離反映了農村消費場景中亟待破解和解決的現實難題。不論是村民們反映強烈的電商快遞物流配送慢,還是消費環境仍需改善等問題,都為各地進一步深挖農村消費潛力、推動農村消費經濟轉型升級打開了思路。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鄉村振興的場景中,有效促進農村地區消費提質增效,是托舉起億萬基層老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一環。我們用數據眼光來看待。2022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59285億元,這是一個消費人口近5億、體量近6萬億元的龐大市場。這些年來,我國積極施策,加速培育農村消費市場,一攬子真招實策不斷滿足農村消費者高品質消費需求,逐年取得新成效,為經濟浪潮注入了源源不斷基層“活水”。比如,國家從政策端發力,通過消費補貼、政策優惠等,推動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進村,優質服務向基層下沉,不斷打開農村消費的“熱場面”;各地做好市場引領,打造富有基層特色的消費市場,讓鄉村旅游、田園體驗等融入消費鏈條,既吸引“流量”,又留下“口碑”,不斷做大鄉村消費經濟規模,為農村地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消費動能,也為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帶來了新活力。
鄉村消費潛力巨大,以更優服務打開農村消費市場大天地,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對鄉村振興牽掛在心,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指出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不論是促進農村產業發展,還是打造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始終繞不開消費這一最終需求。持續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無疑是持續增進基層民生福祉的重要發力點。這就要求,各地在繼續做好優質服務下鄉的同時,還要加快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補齊農村物流短板,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力促做到縣縣有中心、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以更加健全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撐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扎根農村、造福農民。
短板就是潛力,問題點也是發力點。談及農村消費,數字場景值得關注。比如,在調查報告中,31%的農村居民表示缺少電商服務點和快遞點的問題較為突出;30.7%的消費者認為農村電商快遞物流配送慢。此外,物流成本高、服務配套不健全,農村居民缺乏必要的消費知識和消費維權意識的情況也客觀存在,為“三無”商品提供了生存土壤。這些掣肘農村消費經濟發展的“瓶頸”需要盡快有效破解,在解決好硬件力量、公共服務配套的同時,還應積極施策,促進消費服務“軟實力”升級。持續做強做優農村“家門口”的服務,就需要“硬實力”與“軟實力”雙向奔赴,唯此才能讓農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讓農村消費潛力加速釋放。
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系著民生。開發好農村消費場景,做強農村消費市場,是新征程上各地接力穩經濟、增福祉的重要功課。這門功課不僅是“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