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是觀察經濟發展活力與潛力的“風向標”。“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近日,商務部提出,今年將開展“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系列活動,通過平臺搭建、暢通渠道、精準對接,充分展示全國及各地方投資機遇,為外商在華發展打造更大舞臺。
奮進春天里,跑出加速度。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中國不僅擁有強底氣,更是名副其實的“行動派”。去年全年,中國利用外資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首月,全國吸收外資同比增長14.5%,穩定的增長態勢為外資落地吃下了“定心丸”,而預期向好的態勢更為中國擁抱世界增強了信心。放眼全國,打造吸引外資“強磁場”,各地不僅有招,更有把握機遇、乘勢高飛的決心。以江蘇為例,無錫組團赴香港、澳門開展以“雙灣融合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組織推介對接活動40余場,累計簽約項目73個;蘇州代表團今年“首訪首站”來到新加坡,簽署投資項目40個;江蘇各地各部門已組派赴“一帶一路”國家出訪團組198批,占總出訪團組數的44%。打開“機遇之門”,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
雙向奔赴,在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過程中,開啟增量提質新篇章。隨著優質外資的落地,中國高質量發展有了新力量,同時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了信心。穩外資的同時,更要著重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與質量上,充分發揮外資企業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培育發展新動能,一方面當充分發揮出制度紅利,將政策落到實處,加快補齊短板,做優營商環境,實現增量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要以制造業為利用外資重點,引導更多外資投向制造業,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愈加開放的中國姿態,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鄭重承諾意味著一個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從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到推動建設海南自貿港,再到加大自貿試驗區監管制度創新,多年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舉措背后所展現的正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蹄疾步穩,而這便是中國外資吸引力的關鍵所在。創新思維打開“機遇之門”,打造外商投資熱土,需要更多的破立并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等舉措,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經驗與路徑,讓改革的紅利惠及更多投資者,涌動發展新熱潮。
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機遇全球共享。“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系列活動拉開大幕;第133屆廣交會全面恢復線下展……眼下,中國正拉滿弓、蓄滿力,在澎湃的發展大潮中,再續輝煌,再創奇跡,加速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