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長三角密集“互訪”,釋放出什么信號?

春到江南,草木欣欣。

最近這段時間,長三角大地在來來往往中再次熱鬧起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新班長”們,來了一次“串門行”:3月20日至23日,江蘇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浙江、安徽學習考察;而就在一周前,全國兩會閉幕后的第三天,上海市黨政代表團便出發蘇浙皖,共商合作發展大計。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3周年,也是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循環輪值”新的一年。在這個特殊時間點上,共飲一江水的好鄰居、推進一體化的好兄弟之間密集“互訪”,都有哪些新看點?又釋放出什么信號?

在探路共行中,緊跟“試驗區”

在這一周多的時間里,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黨政代表團相互“串門”往來頻頻,大家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同一片區域——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3月16日,上海市黨政代表團的首站便來到位于蘇州吳江的一體化示范區先行啟動區黿蕩區域,在黿蕩慢行橋上,聽情況、看成果。黿蕩西側,“曲水善灣”美麗吳江樣板區呈現一片江南水鄉好風景。

打破區域壁壘的關鍵,在于思維革新和制度創新。分屬滬蘇浙三地的青浦、吳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掛牌成立示范區,成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

承載著先行探路這一使命,年滿三周歲的示范區已結出了一串串碩果:在要素流動、信用管理、生態保護等10個領域的112項制度創新成果,為長三角全域的一體化發展和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栽種“樣本”。

此次的互訪足跡,正是示范區“高分答卷”的真實寫照。宛如一條緞帶的黿蕩慢行橋,美感十足地將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巧妙地聯結在一起;美麗太浦河畔的“聯合河長制公園”,見證了315名“聯合河長”跨界水域協同治理的秘訣;吳江眾家蕩畔,集文化、旅游和藝術為一體的鄉村綜合體——“曲水善灣”,散發出鄉村獨有的活力;盤活閑置資源的嘉善縣姚莊鎮丁柵沉香共同富裕聚落,勾勒出城鄉有機更新生動實踐的輪廓……

今年2月初,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蘇州調研時就提出,示范區要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更好地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緊密攜手、各揚所長、協同發力,共同譜寫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現代化新篇章。時隔一個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考察示范區時提出,長三角深度融合、協同聯動,需要更深層次、更大力度、更廣范圍的制度創新突破,要抓好系統集成,加快復制推廣,進一步激活發展增長點、增強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亮點。

交流互訪的本意,是學習借鑒,更滿含期待。此次互訪交流中“出鏡率”頗高的示范區正鉚足了勁,為一體化的制度創新繼續“探路”。

在同向共進中,緊盯“聚光點”

不論是長三角黨政代表團“打卡”的點位選擇,抑或是滬蘇浙皖主要領導熱切討論的話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都是繞不開的發展“聚光點”。

從數量上看,關于協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發展實體經濟,此次涉及到的調研點位最多,占到了總數的一大半;從質量上看,這些點位又包括了“從0到1”“從1到10”“從10到100”,即從原創性突破、到小規模復制、再到成熟市場化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化的諸多環節。以江蘇省黨政代表團的考察路線為例——在浙江,前兩站便走進西湖大學云谷校區和之江實驗室,前者匯聚電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學、物理學等領域的學術人才與科研項目,后者面向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計算等方向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在安徽,安徽創新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科大訊飛公司,無一不與科技創新有關;在上海,大數據中心、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既立足上海,又與長三角河同水密。

長三角是中國高質量發展創新動力的主要引擎之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22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百強,其中就有4個在長三角地區。

具備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等諸多優勢,長三角被寄予了“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的厚望,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從考察過程的諸多交流中不難看出,在推進科技創新上各揚其長,協同互補、同向共進,形成更為緊密的“創新共同體”,已成為三省一市的共識。

在交融共生中,緊扣“高質量”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高質量”是我國新一年開局各項工作的高頻詞,也是這一輪長三角主要領導互訪中,頻頻提及的“關鍵詞”。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對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寄予殷切期望。

高質量發展,擁有良好發展基礎和鮮明特色優勢的江蘇要走在前,而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皖各展所長的長三角,無疑也要走在前。以此同時,在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長三角還肩負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代使命。

勇擔使命、勇立潮頭、勇挑大梁,隨著一體化進程向縱深推進,在中國經濟版圖上,長三角發揮出經濟壓艙石、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作用。統計數據顯示,三省一市國內生產總值從2018年的22.1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9萬億元,對全國經濟的影響力、帶動力持續增強。

記者注意到,這一輪密集互訪,在一場場三省一市主要領導的“意見互換”中,既有“更強調高質量”的一面,又有“強調更高質量”的一面。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比如,上海正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江蘇正錨定“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總目標,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更好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當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長三角一體化從“起步便是高質量”,又被賦予了新的要求——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這是“共同體”向深水區探索的“自我要求”,更是一種銳意進取的態度。

“此次來蘇皖浙三地學習考察,就是要深化合作對接、提升合作能級,共同謀劃做好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滬蘇交流會上,陳吉寧用“深化”和“提升”兩個關鍵詞來詮釋長三角要如何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當前,滬浙皖發展日新月異,態勢十分強勁,大家帶著學習的態度和比較的視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還可以這樣’的啟發。”如何攜手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在3月24日江蘇省黨政代表團結束考察后的總結交流會上,信長星指出,只有走出家門學習先進,才能明位勢而清醒、知不足而奮進,要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更加主動融入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建朋 沈佳暄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