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蘇”式高質量發展“新三十六計”·突圍計|“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打造奔騰的中國“心”

編者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3月13日,李強總理在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中積累了哪些好經驗?解決了哪些新問題?日前,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啟動《“蘇”式高質量發展“新三十六計”》全媒體采訪行動。記者踐行“四力”,深入全省36個基層觀察點調查研究、走訪問計,全面展示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走在前列的生動實踐。


“乘客,您好!歡迎乘坐首都機場線列車,本次列車前方到站東直門……”B站上,一位電機發燒友上傳了一段首都機場新車上線后的運行視頻,并記錄了高度國產化新車上線后的走行音,引發了圈內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網友留言:“自主化新車真香!”

首都機場線軌道列車從原先的被國外技術壟斷,到實現完全自主化,背后的重要功臣之一是來自南京的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家“小巨人”如何在細分領域苦練“內功”,成為“隱形冠軍”?又如何成功“突圍”,將中國制造帶向全球市場?近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來到南京華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蹲點調研。

聚焦·課題:

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上!

進入公司大廳,右手處擺著兩個很大的牽引裝置模型。

“這個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750V直線電機車牽引系統,打破了國外廠家的壟斷局面,填補了我國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總工程師陳愛林介紹,目前該產品已在北京首都機場線上成功運用,并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全國兩會等提供運營服務保障。

“2011年以前,我們只能生產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零部件,先養活自己,但也在積攢力量?!标悙哿纸榻B。作為中小企業,資金不夠,他們便從細分市場入手,瞄準城市軌道交通三大核心技術之一的牽引傳動技術,展開了技術創新、設備研發。

牽引傳動系統被稱作軌道交通車輛的“心臟”。首都機場線因線路坡度大、建筑物密集,采用了直線電機牽引系統,前期主要依靠國外進口,存在系統布局分散、連接復雜、維修費用昂貴等問題。為了解決“卡脖子”問題,北京市提出了國產化技術開發的立項。

自主化研發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資金,再加上10萬公里的載客運營考核,對于企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怎么辦?“上!”領導班子當機立斷。

于是,兩大“戰役”打響:找外援,公司聯合中科院電工研究所開展“攻關”,2016年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線電機車輛牽引系統;強自身,在北京地鐵的幫助下,通過了10萬公里載客運營考核和專家評審,使公司在該細分車型的牽引系統上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已交付的18列軌道列車,核心部件特別是控制系統已實現國產化替代。

行動·效應:

從“變流器”到“專精特新‘小巨人’”

在華士電子的車間里,有4條是牽引系統“變流器”的組裝流水線,占到了生產線的一半。記者看到,每個工位都配備了MES顯示屏,工人井然有序地按照系統提示進行每一步操作。

正是專注于這么一個小小的“變流器”,華士電子在細分行業里“小火慢熬”,苦練“內功”,深耕30余年,于2021年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教授好!”工人們跟陳愛林打招呼。

“教授”是華士電子人對陳愛林的愛稱,也體現了這家高新企業研發氛圍的濃厚。

目前,該公司擁有100多項專利,其中陳愛林領銜的專利達10余項,“公司平均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超過5%,最多的一年達到10%”。

“自主研發的國內唯一750V直線電機車輛牽引系統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标悙哿直硎?,該系統列車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輪軌關系,沒有空轉和滑行的風險,特別適合在拐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的線路運行,“該技術同樣也可以運用到磁懸浮列車上”。所以,未來該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此外,華士電子還擁有多個行業排名前列的產品:數軌列車(DRT)自動導向系統,采用電磁標記等技術開創數字式驅動先河;中低速磁懸浮牽引系統,打破國際廠商在傳控技術領域的壁壘;研制的跨座式單軌車輛自主化牽引及輔助系統,填補了跨座式單軌車在牽引控制技術上的短板。

調研·問計:

八大工程助力上演“突圍計”

“關注細分領域、堅持技術創新”,是“小巨人”企業最大的法寶。疫情期間,面臨訂單變少、原材料漲價、利潤縮減等困境,2023年華士電子對技術發展方向及時進行調整,以能源作為驅動,將力、大功率電子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數字化、電動化和智能化產品的研發以及產品“落地”,同時,他們積極走出國門,去海外參展,贏取海外訂單。

為了更好地搶占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節點,讓“小塊頭”釋放出大能量,近日,《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發布,到2025年,江蘇要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0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50000家以上,成為省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包括省工信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等20多個部門,配套出臺“八大工程”:

一是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著力加強省市縣聯動和部門協同,聚集重點培育領域,完善優質企業培育庫,實施精準培育,加快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

二是創新能級提升工程。著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打造高水平創新載體,參與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深化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三是協作配套強鏈工程。聚焦重點產業鏈,打造產業鏈旗艦平臺企業,線上線下組織產業鏈供需對接,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優化產業鏈配套半徑,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和穩定性。

四是質量品牌創優工程。著力實施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深化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巡診,培育一批“江蘇精品”。

五是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

六是數字技術賦能工程。著力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全面實現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七是特色金融助力工程。從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著力打造專精特新企業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

八是服務體系升級工程。著力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完善服務專員制度,線上線下助力開拓市場,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全方位精準精細服務。

建言·啟示:

“小塊頭”通過科技創新釋放“大能量”

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這也是制造業走向創新引領、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

日前,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石曉鵬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江蘇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將更加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將會加速成長為江蘇自主創新的策源地、強鏈補鏈的主力軍、自主品牌企業的領頭雁、經濟增長的穩定器,為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撐,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李蘭翔認為,科技創新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安全問題。專精特新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不少企業還肩負著保障國家科技安全和產業安全的重要使命。作為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專精特新企業要不斷在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做大做強,還要通過關鍵性的技術創新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國家“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問題貢獻獨特力量。

策劃|潘青松 杜雪艷

統籌|劉海琴 王高峰

采寫|劉海琴

視頻|鄧宇軒 陳詩語(實習生)

剪輯|穆懷佳

片頭包裝|張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