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一棵古樹,挪一條公路。在北京市密云區新城子鎮,為了保護一棵古側柏,經過多方協調,當地將長約195米的一段公路整體東移19.4米,把生長空間“還給”了古樹。如今,古樹煥發新生,當地也從古樹保護中找到了新的發展思路——通過全鎮的16棵古樹串聯村落,不斷豐富古樹文化旅游線路,打造“古樹名鎮”。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新城子鎮的實踐給人以啟示。
歷經滄桑的古樹,承載著地方記憶,寄托著游子鄉愁,也是珍貴的物種資源與生態奇觀,兼具寶貴的文化價值與生態價值。保護古樹,不僅是“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應有之義,也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一竿翠竹撐起一縣經濟,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一顆果子帶動一片產業……一個個故事生動印證著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深刻昭示著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把綠水青山護得更美,綠色必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良好生態必將成為幸福生活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