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大美中國】從“三岔口”走入“都市桃源”

  【大美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屹然

  千米桃柳堤,萬株桃花競相吐蕊展顏,在深紅與淺紅里,明媚著整個春天。這里是天津市紅橋區北運河畔。這里也是子牙河與南運河、北運河的交匯處,約定俗成稱為“三岔口”。

  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城。有書記載:“金代以前,漁民、農夫和曬鹽工們聚集在三岔河口形成了自然的村落。金、元時期,需要從南方走水道,運輸大批糧食以維持運轉,史稱漕運?!弊鳛榇筮\河北端唯一一座依河傍海的城市,三岔口在漕運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汩汩流淌、奔涌不息的運河水,不僅滋養著一草一木和兩岸人民,也見證著這片土地幾百年的時光變遷。

  “曉日三汊口,連檣集萬艘”元代詩人張翥的生動描述見證了這里的繁榮。隨著海運漕糧發展,水旱碼頭、物資交流、五行八作在三岔河口興盛繁衍,這里形成重要的商品物流集散地、漕糧轉運樞紐、水陸碼頭和繁華市鎮的綜合功能。金、元、明、清四代的天津衙署都坐落在這一帶。南運河邊天子津渡遺址公園里,那塊“天子津渡”的景觀石更是再現了燕王朱棣在此渡河南下的史實以及“天津”城市之名的由來。

  往來的鹽糧、熱鬧的市井、興盛的城鎮,拉動了政治、經濟與商貿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和教育的勃興,也積淀出深厚的歷史底蘊。天津最古老的商業第一街、最早的鑄鐵手工作坊、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等均由此誕生。

  運河奔騰,水光瀲滟,川流不息的三岔河口見證著歷史風云際會和城市日新月異。

  如今的紅橋,雖已不見來往繁忙的船只,但熠熠生輝、厚重多元的運河文化和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運河精神始終引領著城區前行。

  依托深厚的歷史積淀、豐富的文化遺存、優美的生態環境以及良好的商業、工業、教育基因,這里正成為一方宜居宜業宜學宜樂宜養的“都市桃源”。

  讓所有百姓都能跟上時代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在紅橋開花結果。130年“漁村”13天退出歷史舞臺,城市“瘡疤”蝶變生態福利;全區累計棚改73.77萬平方米,超15萬群眾出棚入樓,徹底改善生活環境,幾代人期盼已久的安居夢終得一朝圓。

  讓便捷交通成為撬動城市發展的杠桿,以高鐵“快車道”成就發展“加速度”在紅橋全力推進。天津西站樞紐優勢為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提供有效支撐,從“軌道協同”到“產業協同”,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藍圖正在鋪開,站產城融合發展走向深入,數字經濟、工業軟件新浪潮,為這里帶來無限商機與活力。

  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以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衡量工作實績在紅橋融入日常。從改擴建基礎教育載體到合作興辦優質中小學,從養老床位數超國家標準到老人家食堂全覆蓋,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到送崗位送培訓精準促就業,從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到改造休閑健身場地……這里一件接著一件辦的民生實事帶著溫度、暖著人心。

  讓熱騰騰的煙火氣充盈市井坊間,快節奏都市生活中難覓的悠閑與愜意在紅橋觸手可及。到“饕客圣地”西北角吃碗剛出鍋的“嘎巴菜”,咬一口香甜酥脆的糖果子;在謙祥益文苑聽一段逗趣相聲、嘗一道清茶苦甜;復興路上打卡百年老字號,品味舌尖上的非遺;陸家嘴、水游城里逛逛潮牌商店、網紅書咖,玩轉時尚潮流。看得見的老城記憶,有滋有味的尋常時光是這里最美的底色。

  四季更迭,北運河畔桃花依舊;歲歲年年,“桃花源”中人面已新。駐足這方蓬勃奮發的熱土,三岔河口舟楫輻輳的嘈雜仿佛剛從耳畔遠去,三河五岸活力涌動的時代長卷已在眼前徐徐展開。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6日 10版)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