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首設數字鄉村主題展。“數字鄉村主題展”由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聯合指導,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承辦,以“多元共建 數字賦能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重點展示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在數字鄉村建設探索實踐中涌現出的典型經驗做法和應用場景,展現了中國數字鄉村建設取得的重要成就。乘“云”觸“網”,向“數”而行,數字鄉村建設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全新動能。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開辟新路徑。從“靠經驗”到“靠數據”,江蘇數字鄉村建設邁出了鏗鏘步伐。“慧種地”,通過衛星遙感、數字系統,南京溧水藍莓產業園“5G數字農場”實現農業狀況實時掌控;“慧宣傳”,農產品走進網絡直播間,東海“水晶+跨境電商直播”新業態成為江蘇農民致富的典型;“慧傳承”,“中華淮劇”App重磅上線、智能機器人在戲劇舞臺大放異彩,依托手機應用、人工智能即可實現“最傳統”和“最時尚”的連接……數字鄉村建設全方位、多領域快速推動,深刻改變著鄉村發展格局,為鄉村振興開辟全新道路。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快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助力鄉村在振興之路上“換道超車”。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拓寬新視野。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格局。致力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新農人需不斷提升自身眼界和格局。眼界在于,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現代化轉變,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不斷賦能,農業生產從“靠人力”向“靠算力”轉變,農業生產從“體力活”向“技術活”轉變,從“靠人力”向“靠算力”轉變;境界在于,從破敗古村到“網紅”樣板,“90后”年輕村官引進文化創意幫助家鄉舊貌換新顏;格局在于,“支起手機、邊干活、邊直播”,真實展示鄉村自然田園風光和風土人情,“互聯網+”讓村民從鄉村文化活動的觀賞者成為參與者,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只有拓寬視野,方能突破傳統觀念,為鄉村振興開拓新思路。因此,要通過豐富的學習培訓不斷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切實提高農民對數字化“新農具”的應用能力,讓數據真正成為促進農業生產、農民致富的“新農資”。
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鑄牢“根”和“魂”。鄉村振興要留住“鄉土味”,歸根到底是要守住文化根脈,建設精神家園,讓“鄉”成為更好的“鄉”。江蘇淮劇、昆曲數字化轉換修復如是,蘇繡藏品數字化采集亦如是。“互聯網+”的出現,使得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重新煥發生機,更是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傳統與現代精妙銜接,古典與時尚相得益彰,凝聚起新時代鄉村文化自信的精神偉力。鄉村文化數字化是激活傳統文化要素潛能、繁榮鄉村文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要善用數字技術演繹傳承優秀鄉土文化,讓其“看得見”“留得住”,延續鄉村的“煙火氣”,涵養鄉村的“精氣神”。
向“數”而行,數字與網絡幫鄉村打開一扇與現代化對話的大門,為鄉村振興“慧”就新藍圖。要發揮好數字技術的支撐作用,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出一條符合鄉村生存邏輯和運行規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譜寫村美民富產業興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