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后,南京見!”4月22日,德國科倍隆集團總裁Ulrich Bartel接待了江寧區訪問團的專程拜會,經過洽談達成了在南京增資擴產項目意向,并接受邀約將來寧考察,推進新工廠建設。新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年產1000臺高端擠出設備的生產能力。
一季度,南京市新增實際使用外資32.95億美元,同比增長44.7%,占全國、全省比重分別比去年同期提升1.3和8個百分點。在近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南京市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印證南京仍是全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外資企業以實際行動投下對南京經濟發展的“信心票”。
持續看好南京,外資在寧再“加注”
“現在是公司擴張的最佳時機,我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南京。”今年2月,在江寧開發區舉辦的重大外資項目簽約活動上,漢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Helge Lykke Kristensen再次向南京投下“信任票”。這家丹麥公司將建設落戶江寧的第三家工廠,建成后預計年產智慧音視頻和物聯網相關產品及系統300萬臺(套)。
漢桑AIoT智能制造基地項目、菲尼克斯精益智能示范工廠、西門子電力自動化區域性總部……現場簽約的10個外資項目總投資26億美元,涵蓋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投資體量大、技術含量高、引領帶動力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南京市新增實際使用外資32.95億美元,同比增長44.7%。全市新設及增資項目133個,其中新設立項目90個,主要行業為科研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等;增資擴股項目43個,主要行業為電氣機械設備制造、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
南京高精傳動設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機器設備開足馬力忙生產。去年下半年,企業增資1億美元用于擴大供應鏈和生產規模,今年一季度產值實現穩步增長。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開放水平和市場化水平都很高,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服務指導讓企業很有獲得感。
搶抓開放機遇,服務業引資“加速跑”
作為南京今年新一輪全球經貿交流的首站,2月7日—9日,南京市經貿代表團在香港開展為期三天的經貿交流活動,聚焦促進雙向貿易投資協同發展,務實深化多領域經貿交流與合作。
在2月8日舉行的南京市高質量發展暨服務業擴大開放(港澳)推介會上,一批合作協議、產業項目現場簽約。寧港兩地立足特色優勢,圍繞金融、商貿、科技研發等方向深入合作,共同開拓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廣闊空間。在簽約項目中,服務業項目占比超過七成。
去年1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南京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從國家層面賦予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使命、新機遇,為南京構筑起集聚全球服務業高端資源要素的“強磁場”。
高樓林立的新街口商圈,香港置地的“中環系”高端項目——主體超過200多米的金陵中環新樓群正在加速“崛起”。
目前,金陵中環項目A地塊寫字樓已經封頂,B地塊計劃本月底竣工驗收,公寓樓預計10月交付。今年年底,這座總投資百億元的超級綜合體(除A地塊商業)有望整體竣工,商場部分預計明年開業。屆時,高端精品商業、奢適酒店式公寓、甲級超高層商務寫字樓等多元業態,將為南京帶來更具國際范的消費業態和商業勢能。
今年以來,“服務業擴大開放+自貿試驗區”雙重機遇疊加,吸引國際服務業高端資源加速在寧集聚,全市服務業引資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31.5億美元。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1.9億美元,同比增長362%;金融業實際使用外資2.6億美元,同比增長139.4%。
促增量提質量,推動利用外資提質增效
穩外資是拼經濟、促發展、拓開放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南京市搶抓開放機遇,為外商投資興業提供更大空間、更優環境;各個板塊“趕潮出海”,奔赴境外抓項目、忙招商。眾多外資行業龍頭和高技術企業在寧投資落戶、增資擴產,為南京發展機遇和營商環境投下“信心票”。
承載“服務業擴大開放+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大國家開放戰略,讓南京躋身內地開放能級最高城市之列。面對開放新機遇,如何乘勢而上,實現利用外資提質增效?
“重點做好三件事: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加大力度招引產業鏈供應鏈龍頭企業和總部項目,發揮兩大國家開放戰略疊加優勢,推動國際服務業高端資源集聚,最大化釋放政策紅利。同時做好重點外資企業和重大外資項目的跟蹤服務和全要素保障,加快外資項目落地建設。
穩住“存量”——推進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宣傳和推廣外資企業利用稅后利潤增資投資享受遞延納稅政策,幫助已在寧投資落地的外資企業持續加大本土投資,把更多的產能、產線和更豐富的產品放在南京。
促進“增量”——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和力量,招引全球資本、跨國公司、領軍人才來到南京投資興業。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利用外資主力軍的作用,大力實施外資補鏈延鏈強鏈行動,推動外資深度參與南京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加快補齊重點產業鏈上的弱項短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提升“質量”——加快發展外資總部經濟,鼓勵外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探索建立總部機構服務中心,提升外資總部企業對政務服務的獲得感和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