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用國際化標準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濕地保護“蘇州路徑”在延伸

昨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前,蘇州正依托優良的濕地資源稟賦和江南水鄉特色奮力創建國際濕地城市,而提升生物多樣性正是國際濕地城市的核心目標之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用國際化的先進理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讓濕地保護融入城市發展和百姓生活,成為蘇州不斷探索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共贏的更優路徑。

減少人工干預,開展生態修復

蘇州濕地資源豐富,作為享譽全國的江南水鄉,蘇州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經過十余年的統籌發展,濕地保護“蘇州路徑”不斷推進,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濕地公園21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8個,劃定濕地保護小區87個。

在濕地城市建設中,蘇州運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開展不同的生態修復措施和科研監測模式試驗,減少人工干預,開展生態修復。在長江、太湖、陽澄湖重要濕地以及濕地公園等推行不同的生態修復措施。天福國家濕地公園將廢棄馬場進行棲息地修復,用700畝的土地留住了全國10%的鳥種,入選2021年全球“生物多樣性100+案例”。同時還開展“十佳生態修復案例”評選,總結成功經驗,并宣傳推廣應用,著力打造更多濕地生態亮點,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休閑共享的綠意空間。



共享優質教育,深植保護理念

2012年,蘇州在全國率先啟動濕地自然學校創建工作。目前,依托21個濕地公園,我市已建成11所濕地自然學校,出臺相關地方標準,并規范制度體系,加強濕地自然教育“陣地+隊伍+課程”體系建設。一方面提升濕地公園硬件設施,完善人才隊伍發展體系,另一方面創新科普課程,為群眾提供更多樣、更優質的自然科普產品。濕地自然學校每年開展活動300余次,受益群眾約6萬人次。

去年,我市在同里、太湖湖濱等濕地公園開展“濕地公民科學家養成計劃”系列活動,為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增添后備力量。“濕地科學家養成計劃”是蘇州市園林和綠化行業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該項目提出了“跨界融合”的解決方案,將自然教育與志愿者體系建設相結合,將志愿者體系與兒童公益相融合,以濕地自然學校為陣地,國內首創“家庭+體驗+進階”培養模式。項目開發“濕地觀察員”“濕地調查員”“濕地講解員”進階式系列課程,親子家庭通過參與濕地自然體驗活動,逐步從濕地自然科普的參與者轉變成濕地保護志愿者。在此基礎上,創新探索學科教育與濕地自然教育深度融合,推進國際濕地城市示范自然學校建設,將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根植于孩子們心中。



群鳥翩躚,全市野生鳥類達400余種

2014年,蘇州在全國首創設立“濕地好不好,鳥兒說了算”的考評體系,率先將鳥類多樣性作為反映濕地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在全市布設100個鳥類監測區,連續8年發布《蘇州市濕地保護年報》公布鳥類調查數據,為濕地健康狀況評價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數據。目前,蘇州已有12塊濕地達到了國際重要濕地水禽數量標準,全市野生鳥類種數達400余種,比十年前增加了100多種,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群鳥翩躚的美麗畫卷,是大自然對我市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最好反饋。

蘇州市濕地站站長馮育青說,10年前,蘇州提出“濕地與鳥”的考評體系,讓人們耳目一新,當下人們更需要用國際化的標準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濕地保護管理。他舉例說,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首先必須符合“生態倫理”。生態倫理要求人類在各種活動中尊重自然規律、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同時也要承認自然的權力,生物何時存在、何時消亡是由生態學規律決定,而不應以人的意愿進行過度干預。“比如對野生鳥類的投喂,就會對生態造成破壞。而這些理念,還需要不斷普及,讓每個人都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馮育青說。

(蘇報記者 張丫 蘇報通訊員 毛秀國 圖片由市濕地站提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