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無錫:垃圾分類 “難點”變“亮點”——看這個社區的的“凈”功夫

  22日8時許,無錫市梁溪區廣益街道尤渡苑94號樓的居民蘇阿法拎著一袋廚余垃圾、一袋其他垃圾和一個牛奶包裝盒,來到小區中心花園附近一處分類垃圾收集點位。戴著口罩和手套的許國妹邊打招呼邊接過垃圾,麻利地放進不同的垃圾桶。許國妹是尤渡社區“分類指導員”,每天早晨都會在點位指導居民投放。“現在主動分類的人越來越多,慢慢養成了習慣。”

  垃圾分類,是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必啃的“硬骨頭”。怎么才能分得好、分得干凈?社區顯然是最具觀察價值的窗口。開展垃圾分類10個月的尤渡社區,雖然經歷了很多難點痛點,但在垃圾分類的“凈功夫”上,尤渡社區是認真的,“以人為本”是其設計解決方案的底層邏輯。

  自覺分類的“氛圍感”

  避免“破窗效應”,便利且有利更管用

  垃圾分類是近幾年出現的“新生事物”。對很多居民而言,分垃圾是一件很不習慣的麻煩事。經過近年來的宣傳,垃圾分類逐漸為公眾所熟知,但要落實到“最后一米”,還有很長的路。

  尤渡社區在社區管理方面做得不錯,但對垃圾分類,卻不敢掉以輕心。開始推進后初見成效,但一旦松懈很快“回潮”,甚至還出現了“破窗效應”:一人亂扔不制止,垃圾就會堆滿地,綠化帶、垃圾房前、垃圾桶的“原址”都是重災區。

  難題擺在了社區黨委面前。“關鍵在人,潛移默化更值得嘗試。”尤渡社區黨委副書記馮旭出國探親時,對國外大城市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實地了解。跟當地人交流后,深感垃圾分類是無法一蹴而就的,眼下更重要的是環境和氛圍的營造。

  如何提升氛圍感?一是便利,二是激勵。

  便利,就是改“強制”為“幫忙”。“分類指導員”對不分類的居民會給予耐心指導,或者直接幫忙分類,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習慣。許國妹從鄰近社區過來做分類指導員,她說,這份工作令人開心,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分類意識,自己也挺有成就感。

  積分,就是激勵。尤渡社區推出“垃圾分類積分制”,如果居民能準確分類并投放,每次可積2分。積分可兌換理發、居家午餐、文印以及為子女支付臨時停車費等服務項目。激勵措施推出后,受到居民的歡迎,垃圾分類成了一件有趣又有利的事。

  便利且有利,讓居民更容易接受這門“必修課”。目前,尤渡社區約有40%居民主動垃圾分類。比例是否低了點?社區和物業很樂觀:這一比例目前可接受,畢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主動分類的人群將越來越多。

  按需供給的“敢首創”

  直面“鄰避效應”,受“貨拉拉”啟發打破僵局

  誰也不愿意把垃圾收集房建在自家門口。垃圾分類處理階段,“鄰避效應”似乎難以避免。

  尤渡社區巧解了這個難題。

  去年,尤渡苑居民和物業公司為垃圾收集房建在哪鬧得不可開交。B區的一處垃圾收集房擬定點在80號樓旁,部分居民強烈反對并引發沖突。僵局一度難以打破。社區多次召開協商會無果,收集房建設處于停滯狀態。

  一天,一輛“貨拉拉”讓社區黨委書記馬建眼前一亮:既然大家都不歡迎收集房,因地制宜換成移動式垃圾分類投放車如何?

  這個創意成了“金點子”。然而,投入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社區算了兩本賬,一本是經濟賬,收集點位全部改用投放車,成本與一個垃圾房大體相當,還要投入人力成本。另一本是社會賬,每天早晚兩個時段供居民投放,到點后按時開走,解決了難題。

  尤渡社區最后選擇了社會賬。記者在收集點看到,一輛投放車剛開走,點位很快被沖洗干凈,地面整潔,上面還有透明的頂棚,到了下午,這里就成了“幸福微陣地”,有時熱心居民還會在此為鄰居開展縫補服務,而80號樓下的收集點還是一塊不錯的羽毛球場地,居民們時常在這里健身。

  “鄰避效應”消弭于“敢首創”之中。尤渡社區的探索實踐,是否可以推廣開來?相關人士分析,這一模式的優勢就是從居民需求出發,同時引導居民自覺分類。盡管這一模式因成本高并非適用于所有社區,但從更寬的角度思考,比如街道層面進行統籌、合理配置,或許能探索出新的優化模式。

  定時限制引發“吐槽”

  科學設置時間,還需因地制宜

  據介紹,定時投放成為居民較大的“吐槽點”:每天固定收集時間太短,非常不方便,一些居民發現沒了垃圾桶就亂扔垃圾。

  定時投放,引發系列“拷問”。沒踏準時間,亂扔怎么辦?尤渡社區啟動巡撿模式,保潔員會不定時“轉圈”,撿拾垃圾。社區在廣泛征求意見后,將一棟閑置房屋改建成垃圾收集房,由專人值守,主要用于居民錯時投放。

  “拷問”隨即又來:垃圾房被告知不能錯時開放,“為什么不能?”有居民前去咨詢無錫市城管局,得到的答復是“沒有限制開放時間”。但垃圾房開放后無人管理導致垃圾混投或環境臟亂是要扣分的。

  針對這一問題,無錫市城管局回應,將優化垃圾投放時間。在運收環節上,增加分類收運車輛,優化收運線路和頻次,避免混收混運。

  垃圾分類需要因地制宜、按需施策。據了解,一些地方也在尋求適合自己的辦法,比如個別小區正嘗試把垃圾分類收集承包給第三方,由專業力量進行精準分揀;有的則整合社會力量,把與社區結對的志愿者群體引入垃圾分類的宣傳、推進之中,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意愿和能力。新吳區長江北路一社區的垃圾收集房近日改為長時開放,取得了百姓滿意和社區環衛管理雙贏的效果。

  做好垃圾分類,打造最干凈城市,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尤其需要居民、物業、社區等基層的“敢闖敢創”,用更多的“凈”功夫打造出城市“凈之美”。(江菊敏、盧易)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