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白皮書(2023)》發布,(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未成年人家長對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舉措了解度較高,并對整體效果較為認可。在第73個“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要進一步管好用好“青少年模式”,讓其成為清朗網絡空間的“補充說明”,這對當代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借勢借力,實現部門監管和平臺自律同頻共振。 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網絡生活的金科玉律。一直以來,國家網信辦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自2020年起連續三年部署開展“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清理了一批有害信息,處置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站賬號,嚴厲打擊各類亂象問題,有力遏制違法違規內容傳播勢頭,網絡環境明顯凈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實現有力進展。同時,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也逐漸加強了監督責任,對于相關表演主體通過建立行業黑名單、強化信用管理等方式,切實增強了行業自律的威懾力。部門監管有力有效,但平臺的自覺自律同樣必不可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平臺應積極作為,主動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產品,轉變算法推薦機制,加大優質內容供給,將用戶找優質內容變為優質內容找用戶,實現部門監管和平臺自律同頻共振。
突破突圍,實現家庭疏導和校園教育多方聯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54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廣大未成年人身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被稱為新一代“數字原住民”。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已成為重要課題。因此,需要家庭、校園、社會等多方聯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廣大家庭要重言傳、重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從自身做起,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帶頭補齊網絡素養“短板”,營造健康的網絡空間。此外,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教育部門要加強統籌,完善課程設置,引導孩子合理合法使用網絡,規范網絡行為,家庭和校園雙管齊下,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求實求效,實現未成年人保護系統的進一步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事關千千萬萬家庭幸福安康。近年來,電競酒店、密室逃脫、劇本殺、點播影院、盲盒銷售等新興業態受到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廣大消費者追捧,但其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及治理漏洞也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保護治理難題日益凸顯。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把未成年人保護這項“朝陽事業”做得更細更實更好。為未成年網民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空間。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張瀚文/文 湯瑾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