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科技自立自強》,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該書收入習近平同志關于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文稿50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開發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已滲入到經濟社會和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為營造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提速賦能。實踐證明,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抓住了這點,就牽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讓科技自立自強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抓手”。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誰搶占了科技制高點,誰就能引領時代發展新潮流。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搶抓歷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確保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練就“撒手锏”,跑穩“接力賽”,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豐富多彩、百花齊放之態,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在更寬的領域掌握更多的關鍵核心技術,讓科技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抓手”。
讓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綜合實力的“新引擎”。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近年來,我們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的關鍵時期,促進了科技的廣泛運用,有力地構建了新發展格局,這對于我們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我國實現了“祝融”探火、“天和”遨游、“嫦娥”攬月等科技奇跡,但在許多關鍵領域的“卡脖子”技術上還有待突破,只有加快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才能讓科技成為提升綜合實力的“新引擎”。
讓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奔赴復興征程的“新動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加快發展,向科技創新要答案。如果缺乏了科技的有力支撐,發展就會是低質量、低層次的。實踐證明,中國要強盛,中華民族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不斷提升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實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務必精準把握時與勢,科學辨析危與機,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努力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實現高質量發展,讓科技成為奔赴復興征程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