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荔枝網評:鞏固“綠進沙退”成果 努力創造防沙治沙新奇跡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地荒漠化不僅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對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構成挑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長期以來,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在百廢待興、風蝕沙埋中拉開防沙治沙的帷幕,在爬坡過坎、質效提升中扭轉“沙進人退”的窘境。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82億畝,全國沙化土地面積減少6490多萬畝,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

  “行百里者半九十”,防沙治沙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當前,雖然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據監測,全國現有沙化土地168.78萬平方公里(25.82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7.58%,分布于30個省(區、市,下同)920個縣(旗、市、區),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產生活,嚴重影響國家生態安全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站位,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在鞏固成果、久久為功上持續發力,是持續鞏固“綠進沙退”的防治成果的必然要求。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防沙治沙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荒漠生態系統本身就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只要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實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宜荒則荒、宜沙則沙,就能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實行沙化土地分類保護,對原生沙漠、戈壁等自然遺跡減少干預、強化保護,將連片沙化土地有計劃地劃定為封禁保護區,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將沙區符合條件的森林、草原納入生態保護補償范圍,分層分類織密保護網,促進植被休養生息,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土地沙化。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鞏固防沙治沙成果的有效路徑。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優化農林牧土地利用結構,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堅決保護好來之不易的草原、森林。統籌區域聯防聯治,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深化點面結合,下好“一盤棋”,實行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統籌謀劃,筑牢生態防護網絡。統籌國內外交流合作,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引領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信息共享,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攜手守護人類家園。

  防沙治沙,不僅為了生存,更為了發展。從河北塞罕壩到山西右玉,從內蒙古庫布其到新疆柯柯牙,當地群眾之所以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防沙治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找到了擺脫貧困的出路、看到了生態富民的希望。堅持適度利用,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適度有序、因地制宜構建種養加、產供銷、農文旅一體化的現代沙區特色產業體系,精準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協同發展,把更多生態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效,不斷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持續鞏固“綠進沙退”成果,必將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艾佩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