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十八洞村的富民新路


大國新村文章配圖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民論壇網推出“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系列報道,講好神州大地廣袤鄉村的振興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感受這里的鄉村新貌。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調研,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重要指示。從此,“精準扶貧”這四個大字便生根苗寨土壤,孕育出別樣的生機。

十年來,十八洞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以“首倡之地”行“首倡之為”,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精準脫貧好路子,成功摘掉貧困帽,更蹚出了一條創新的富民新路,書寫出精準扶貧首倡地的“山鄉巨變”。



精準扶貧首倡地、新時代紅色地標——十八洞村(花垣縣委宣傳部供圖)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久久為功的系統性工程,要保持定力,一張藍圖干到底,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十八洞村堅決悟深吃透黨的方針政策,以“精準”為底,以“富民”為核,全面系統推動產業發展、文旅結合、綠色生態、鄉村治理等方方面面齊頭并進,積極探索,先行先試。

路走對了,信心更足了。

如今,千年苗寨的發展奇跡正在延續。這個曾經因貧困落后而默默無聞的小山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踏上了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的新征程。



十八洞村獼猴桃基地 (花垣縣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如何一鼓作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思路一變天地寬,“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產業”。十八洞村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特色產業長成富民產業,特色農產品亮品牌、漲身價,鄉村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發展獼猴桃產業。按照“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產業”的思路,探索實施了“飛地經濟”模式,在農業園區流轉1000畝土地建設精品獼猴桃基地,2017年進入產果期,每年給脫貧戶人均分紅近800元左右。

建設山泉水廠。引進步步高集團投資建設十八洞村山泉水廠,按“50+1”模式給村里保底分紅,累計為村集體分紅近300萬元,帶動數十名村民常年在水廠務工。

發展苗繡產業。成立苗繡合作社,與中車株機、湖南工業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發展訂單業務,帶動54名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

發展勞務經濟。積極對接人社部門,開通“十八洞”專列,向沿海發達地區輸送勞動力,全村近200名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年均增加收入600多萬元。

發展紅色旅游。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去年接待學習團隊3000多批次14.5萬余人次,帶動300多人在家門口經商就業,實現旅游收入1000多萬元。

……

曾經的深度貧困戶龍先蘭,在扶貧政策幫助下發展養蜂產業,不僅脫了貧,還成為村里的產業帶頭人,帶動100多戶農戶養蜂脫貧致富。如今,靠著銷售臘肉與蜂蜜,龍先蘭一年有50多萬元收入,他把女兒取名為龍思恩,意在感恩共產黨、感恩好時代。龍先蘭說道,“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我要把這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把養蜂產業做大做強,和村民一起過上更好的日子。”現在,他正打算建設農家水上游樂園,不斷把當家產業做得更大。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

人才先行,厚植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在產業中發現人、在產業中培養人、在產業中用好人。

十八洞村一方面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電商帶頭人。村民龍先蘭不僅自己養蜂400多箱,還帶動118戶562人養蜂1200多箱。此外,通過舉辦導游、保安、廚師等10多期培訓,300余位勞動力提高了就業技能,實現了穩定就業。

2016年,村民施芳麗回到家鄉發展,成為了一名旅游講解員。她表示,“游客來了之后,我們都會在車上給他們介紹十八洞村的精準脫貧故事、創業故事、幸福故事,讓他們感受我們十八洞村的幸福生活。”現在,村里的講解員們都充滿信心,積極參加講解培訓,希望更好地為游客講述十八洞村的動人故事,擦亮鄉村旅游的亮麗名片。

“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十八洞村立足當地特色,充分發揮原生態、鄉土味、民族性的優勢特點,全力打造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布局謀篇與精雕細琢雙管齊下。村里精心編制《十八洞村村莊規劃》,獲得湖南省第一屆國土空間規劃優秀案例展評活動特別獎;實施水、電、路、網、環境治理和改廚、改廁、改浴、改圈、危房改造工程,開展微景觀、微菜園、微庭院、微樹林、微墻繪和最美農家創建行動,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第一批傳統村落示范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十八洞村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群眾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還定期開展苗族趕秋、過苗年、十八洞相親會、“11·3吉客節”等活動,傳播弘揚民族特色文化。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完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充分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加強普法教育,推動形成知法守法的濃厚氛圍,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十八洞村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花垣縣委宣傳部供圖)

“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眼下,十八洞村內一條條青石板路串聯起座座青瓦木屋,群山間綠意涌動。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到處都是綠水青山、高山峽谷、飛瀑溶洞。

十八洞村十分重視生態保護,村里的民居也實施了五改(改廚、改廁、改浴、改圈、危房改造),青山環抱、綠樹掩映中的苗寨干凈整潔。

十八洞村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當地緊緊抓住自然生態這一最大優勢,把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因地制宜挖掘商業價值,開發好綠色生態資源,加快建設田園綜合體、溶洞開發等項目,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把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目前,十八洞景區已開通旅游公交專線,陸續建成星級旅游廁所、電商服務站、特色產品店、3000米游步道、4個停車場等旅游服務設施。

除了經典的高山景觀和苗寨風情,十八洞景區還有一座坐落于村莊懸崖上的十八洞·地球倉懸崖酒店,將古樸苗寨原始自然風光和滿滿的科技感融為一體,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點之一。


十八洞懸崖酒店(花垣縣委宣傳部供圖)


“要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組織引領讓村民挑上現代化的“金扁擔”。十八洞村扛牢首倡之地政治擔當,健全村集體經濟收益再分配制度,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管理辦法》,將收益10%用于低收入家庭、救災、助殘,收益30%用于發展再生產投入及公益設施建設和維護,收益40%用于參與互助小組的全體村民獎勵,不斷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讓村民享受到更多產業發展紅利。

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十八洞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村黨員從2013年的24名發展到34名,其中35歲以下年輕黨員7名,大學專科以上學歷黨員14名,鄉村振興一線中處處有黨員身影,處處見黨員作用。

從精準扶貧首倡地到鄉村振興主戰場,從產業振興到組織振興的系統謀劃,十八洞村一心向黨、步履堅定,一手抓科學的頂層設計,一手緊貼基層積極探索,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發揮出全村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產業如何興、民心如何聚提供了新的答案。

今天,這座嵌在山脊上的苗寨,實現了鄉村美麗蝶變。新時代的十八洞村人,正從精準扶貧的碩果中不斷汲取接續奮進的力量,以堅定的決心和勇氣,闊步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繼續書寫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時代傳奇。(作者:王爽 王卓怡)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