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各種美味的夜宵進入了銷售旺季,人們開懷暢飲。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入夏以來,每天都有因飲酒過量呼叫120的患者。南京市第二醫院專家告訴記者,大量飲酒會導致患者出現危險甚至死亡。
急救中心每天都能收到飲酒過量患者
近日氣溫逐漸升高,許多市民選擇夏日喝酒消暑,由此引發的酒精中毒患者不在少數。6月13日晚上10時許,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報警求救稱:鼓樓區某大排檔內有人飲酒過量需要搶救。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后,得知患者是一名年輕男性,下班后和朋友聚餐,大約喝了半斤白酒和幾瓶啤酒,之后出現頻繁嘔吐和昏迷不醒癥狀。急救人員立即清理患者口腔內的嘔吐物,給予吸氧、開放靜脈通路、補液等急救處理后,患者被安全送往附近醫院接受進一步救治。
如何預防酒精中毒?市急救中心急救專家提醒市民,飲酒時可小口慢酌,不要同時飲用碳酸飲料。不要空腹飲酒,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飲酒之前要適當進食。飲酒后要多喝水促進代謝,也可以喝蜂蜜水、牛奶保護胃黏膜。對輕度中毒者,可給予含糖飲料口服,應讓其側臥,使頭偏向一側,保持氣道通暢,及時清理其口腔、鼻腔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對醉酒意識不清者,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的情況,要在撥打120急救電話的同時,盡快幫其清除口腔內的嘔吐物,防止窒息。
連喝6小時,肝扛不住了
近日,王先生和朋友聚會,由于喝得開心,一不留神,從晚上8點喝到了第二天凌晨4點,紅酒、黃酒、白酒共飲,短短6小時內,光白酒就喝了1斤6兩。一夜狂飲后,老王全身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乏力明顯,到家門口的醫院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高達7807U/L(危)(正常值<40U/L),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8208U/L,血清總膽紅素59.7umol/L,血清γ-谷氨酰基轉移酶404U/L,各項肝功能指標均是正常值的數倍不止。
醫院告知“情況太嚴重了,快往大醫院轉吧”,家屬焦急萬分,趕緊將他送到了南京市第二醫院疑難和重癥肝病科。該科主任醫師熊清芳接診,經檢查,排除了甲、乙、丙、丁、戊等病毒性肝炎,也沒有服用藥物史,也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結合患者大量飲酒的經歷,最終考慮是因過量飲酒而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細胞壞死,診斷為重癥酒精性肝炎。在醫護人員十多天的精心治療下,王先生終于轉危為安,順利出院。
熊清芳介紹,重癥酒精性肝炎,常發生在長期過量飲酒所致的脂肪肝或肝硬化的基礎上,或短期內大量酗酒的患者,以迅速出現發熱、黃疸、腹水,以及肝性腦病、肺炎、急性腎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礙為特征,臨床短期病死率高(60%~70%)。“王先生算是急性重癥酒精肝損傷,也是就醫比較及時的人,在臨床中我們碰見的比較少。還有好多人喝了酒不舒服,覺得忍忍就好了,沒有及時到醫院就醫的,也就沒有查出肝損傷,但是長時間這樣喝,還是很損傷肝臟的。”她說。
喝了20年酒,喝成了肝硬化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16年全球飲酒人群為23億人,人均年酒精消耗量為6.4L。酒精可導致多種疾病。有害飲酒導致300萬人口死亡,酒精導致的死亡率甚至高于結核、艾滋病及糖尿病。另外,長期飲酒對很多臟器都是有影響的,比如心臟、大腦、胃腸等。熊清芳舉例介紹,影響到大腦的話,就會導致酒精性腦病,出現煩躁、妄聽、妄想等癥狀。
“我們醫院接診的大多數是長年累月喝酒的患者,從而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熊清芳說,她接診過一個患者夏先生,50多歲,喝了二十多年的酒,一年前查出肝硬化,已經出現了黃疸、腹水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再繼續惡化下去則可能轉變為肝癌。熊清芳介紹,對于一名成年人來說,如果男性每天酒精攝入大于30克,女性每天酒精攝入大于20克,5年后得酒精肝、10年后肝硬化的概率明顯比不飲酒的人要高。雖然30克酒看上去不多,很多人一頓甚至能喝1斤八兩,但如果每天都喝,對肝臟的傷害就大了。
熊清芳表示,中國酒文化很濃重,無論是長期少量飲酒還是一次大量飲酒,都可能造成肝臟嚴重的損傷。雖然生活中不排除有那些“酒仙”級的人物,喝一輩子酒也沒事,但這只能說明個體差異存在,另外也可能肝病不嚴重,還沒有達到要治療的情況。雖然酒精性肝病不像乙肝和丙肝那樣有傳染性,但她建議大家最好在肝硬化之前就要堅持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的話,肝臟損害是能夠逆轉的,一旦出現嚴重的肝硬化,目前也沒有什么特效藥治療,這時候戒酒就為時已晚。
白的紅的混著喝,風險更高
很多人喝酒時都喜歡摻著喝,喝完紅的來點白的,喝完白的再來點啤的,很多人覺得這樣喝無非就是容易醉。專家表示,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大量研究顯示,酒精與肝癌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如果經常紅酒、白酒及啤酒混著喝,對肝臟、腸胃和腎臟等器官的刺激和危害更大,患肝癌的概率會比飲溫和酒或不飲酒的人明顯要高。
40歲的王先生是一家企業的銷售經理,所以應酬是少不了的。前不久應酬時他感冒了,先是空腹喝了兩杯紅酒,然后吃了少量飯菜,又喝了白酒,沒過多久又喝了一些啤酒,很快他出現頭痛、惡心的癥狀,去洗手間吐了幾次,突然昏倒,不醒人事,送醫院急救發現酒精中毒,而且轉氨酶升至五六百,表現為急性肝損害。
熊清芳表示,各種酒的酒精含量不同,而且各種酒的組成成分不盡相同,比如,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與白酒混喝,會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滲透作用,對肝臟、腸胃和腎臟等器官的刺激和危害就更加強烈。
警惕雙硫侖反應
如果服用一些藥物后喝酒,會出現更危險的雙硫侖反應。雙硫侖樣反應,是服用頭孢類藥物后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或接觸酒精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類似醉酒癥狀。患者會發生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乃至死亡等癥狀。
與酒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的抗生素包括頭孢菌素類藥物,如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唑林(先鋒Ⅴ號)、頭孢美唑、頭孢米諾、拉氧頭孢、頭孢甲肟、頭孢孟多等;還有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滅滴靈)、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以及其他一些抗菌藥,如呋喃唑酮(痢特靈)、氯霉素、酮康唑、灰黃霉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藥物多屬于處方藥,通常醫生都會額外叮囑一句“最近別喝酒”,如果你在就醫過程中醫生這么提醒,記得放在心上。如果執意不聽勸,或者因意外狀況飲酒的,要是出現臉紅等癥狀,請不要耽誤,趕快就醫。
對于一些實在憋不住的嗜酒人來說,更關心的是用了這些藥物后多久才能恢復飲酒。由于每個人的代謝速度不一樣,臨床上沒有一個標準的“藥—酒”間隔時間。通常口服或者滴注都有療程,首先在服藥期間,是絕對不能碰酒的;服藥后,根據個人的代謝速度,過段時間才可“把酒言歡”,短則幾天,長則半月,聽醫囑為佳。
通訊員 國立生 朱諾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任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