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在致辭中
回顧了陳家鏞院士、劉東生院士、
馮康院士、李振聲院士等科學家
創新為民的感人故事
當談到不久前去世的
微電子所研究員
黃令儀老師的事跡時
周琪哭了
“不久前剛剛離開我們的微電子所研究員黃令儀老師,為了盡快解決國家芯片‘卡脖子’問題,年近八十依然堅守在‘龍芯’研發中心。她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國身上的恥辱。’每次想到這句話,我都淚流滿面。”
“奔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希望你們向著問題出發!”
周校長寄語畢業生
“你們的責任
應該是成為
開辟新領域、開辟新賽道的
引領者、建設者
應該成為我們未來
不再被別人‘卡脖子’的戰士”
-01-
生于戰火之中
年幼立志報效國家
黃令儀,1936年生于廣西
年少時便立志報效國家
她參與創建了華中科大半導體專業
是“龍芯”芯片團隊項目負責人之一
80多歲時仍奮戰在科研一線
為我國計算機核心器件的發展
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4月20日
黃令儀在北京去世,享年86歲
由于幼年經歷過山河破碎的絕望
黃令儀早早埋下
救亡圖存、立志報國的志向
成年后,黃令儀以優異的成績
考上了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
后來被推薦到清華大學進修
主攻半導體器件
從此,她與微電子學結下終身之緣
學成后,黃令儀
返回華中工學院創建半導體專業
親自講授半導體器件與材料課
她還帶領一批年輕的教工和學生
風風火火地創建了
國內首個半導體實驗室
她曾回憶說
“什么都自己動手干
研制出了半導體二極管”
-02-
于無聲處驚天動地
1962年
黃令儀被調到了中科院計算所工作
為了突破“兩彈一星”中的瓶頸
國家成立計算機所二部
專攻微型計算機和三極管等項目
這是中國第一個芯片研究團隊
在缺資料、缺設備
缺人才、缺材料的情況下
黃令儀帶領團隊嘔心瀝血
成功研制出半導體三極管
就此步入艱難的芯片研發之旅
1973年,中科院決定
研制大型通用計算機
作為集成電路上的載體
芯片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為能盡快研制出性能穩定的存儲器
黃令儀和團隊開始逐一突破
他們研制的芯片
于1978年獲得
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03-
匍匐在地,擦干祖國的屈辱
1989年,黃令儀受邀參加
美國的國際芯片展覽會
偌大的會場里
她跑遍了展臺
卻沒有發現一家中國企業
她在日記中寫道:
“琳瑯滿目非國貨,淚眼漣漣”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面對面》、荊楚網、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