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全面系統闡釋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鮮明指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措”,這就是“八八戰略”。從此,浙江開啟偉大變革之路。
一路走來,浙江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地更凈,城鄉秀美、處處如畫、步步見景,浙江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浙江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今天上午,浙江省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省委書記易煉紅、省長王浩向社會各界講述“‘八八戰略’20年”的精彩故事。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浙江之路是一條什么路?
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主題為“一以貫之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以‘兩個先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聞發布會 圖源:浙江發布
一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彼時的浙江正面臨雙重發展壓力,一是“先天的不足”,二是“成長的煩惱”。
為啥有“先天的不足”?“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是一個資源小省,真正可開發的空間不大;而所謂的“成長的煩惱”,則因為浙江的工業化程度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面臨資源制約、環境制約等瓶頸,發展后勁不足。
如何“爬坡過坎”、回答轉型之問?人們渴求一個能夠穿透迷霧、制勝未來的戰略打法。
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在10個月時間里走遍了全省11個市,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系統謀劃,最終提煉形成了“八八戰略”。
歲月無聲,卻最有分量。拉長時間軸,我們更能認識思想的力量和戰略的能量。“八八戰略”直面“浙江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等時代之問,給出了“形勢怎么看”“路子往哪走”的“世紀之答”。之江大地由此發生了系統性、整體性的精彩蝶變,實現了四個“歷史性躍升”。
一是由資源小省到經濟大省。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立足浙江發展浙江、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等理念指引下,浙江“小個子”迸發“大能量”,經濟社會發展打開新局面: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8千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7.77萬億元,奠定了全國“挑大梁”經濟大省的地位;人均GDP增加到1.76萬美元,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國省區第一。
寧波舟山港 圖源:新華社
二是由外貿大省到開放強省。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跳出“浙江”、打破“圍城”,進入天高地闊、任爾翱翔的新境界:全省進出口總額從2002年的3472.4億元增至2022年的46826.2億元,躍居全國第三;2022年,浙江出口對全國出口增長貢獻率達18.5%,居全國首位;義烏小商品交易額連續多年居全國專業市場第一;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4年居全球第一,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服務國家戰略的硬核力量”。
三是由環境整治到美麗浙江。告別“致富靠開采”,迎來“種樹能賺錢”;告別“出門聞臭氣”,迎來“出門享空氣”,每個浙江人都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受益者。一組數據勾勒了浙江發展越來越動人的底色——綠色:地表水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由2002年的42.9%提升至2022年的97.6%;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由2013年的68.4%升至2022年的89.3%;全省城鄉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率先成為生活垃圾“零增長”“零填埋”的省份。
四是由總體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八八戰略”指引浙江念好“山海經”、唱響“共富曲”。20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37縮小到1.9,地區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縮小到1.58,全省人均預期壽命提高7.33歲,達到82.3歲。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最美浙江人”效應持續放大,城市有書房、農村有文化禮堂,“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已建成8000多個,現在的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為浙江傾情擘畫的宏偉藍圖正一步一步變成現實存在,富民強省、均衡發展、綠色發展、共治共享、勤廉奮進的五聯“圖景”鋪陳之江大地。
湖州市織里鎮廟兜村 圖源:新華社
二
回顧“八八戰略”在浙江的生動實踐,筆者認為,“八八戰略”之所以能,是因為遵循了規律之道、把握住了多對重要關系:
比如,守正與創新。20年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鄉村振興”,從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到“共同富裕示范區”,從“塊狀經濟”到“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浙江既錨定目標、正道直行,又應勢識變,不斷添磚加瓦、迭代升級。
比如,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20年來,浙江在系統推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進程中,突出發揮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實現了“兩翼齊飛”;在系統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的進程中,牢牢把握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這個重點方向。以重點突破牽引整體推進,在多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這是“八八戰略”的智慧之一,也是浙江之所以能的寶貴經驗。
比如,鍛長與補短。長短板的辯證思維,讓浙江之路更具內涵和競爭力。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成功推動兩項“轉化”:圍繞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發力,努力把長板做得更長,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與此同時,又將科技創新作為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把原有的劣勢不斷轉化為新的優勢。
比如,市場有效與政府有為。從“世界小商品市場”義烏到“中國第一座農民城”龍港,浙江推動“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發展持續煥發生機;從全國市場到國際市場,支持引導“地瓜經濟”根在浙江越扎越深、枝葉在省外海外愈發繁盛。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浙江持續迭代“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效能革命”,努力讓“軟環境”成為“軟黃金”。
再如,物質富裕與精神富有。共同富裕的內涵中,既包括了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了精神世界的提升。20年來,從紅船精神到“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從“義在利先”的經商哲學到“四千精神”,浙江以主動迸發的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浙江某公司的未來工廠 圖源:新華社
三
“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用‘挑剔’的心理看自己”,我們認識到,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勢頭良好,但與江蘇、上海、廣東等地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比如,創新平臺能級還不夠高,目前浙江僅擁有2個國家“大科學裝置”,也就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少于北京(20個)、上海(17個)、廣東(8個);浙江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3.02%,低于上海、廣東,研發總支出也低于江蘇;再如,缺少像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等高能級展會平臺;此外,浙江“雙一流”高校數量僅有3家,遠遠少于江蘇、廣東、上海,等等。
對標先進“坐不住”,突圍突破“等不起”,浙江如何用好“八八戰略”這一“思想富礦”“戰略資產”,以“兩個先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這場發布會給出了清晰答案:
比如,強化貫通一切的戰略體系,把各項工作都放到創新、改革、開放的軌道上去思考、謀劃和推進,鼓勵基層探索、基層首創,不斷激發新活力、增添新動力、搶占新賽道。
比如,強化一體推進的戰略優勢,堅持系統觀念,推動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舉措一體部署,形成“1+1+1>3”的集成效應、裂變效應、倍增效應。
再如,強化三個“一號工程”突破帶動的戰略格局,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充分釋放三個“一號工程”牽一發動全身的強大作用,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高質效改革先行省、高能級開放大省。
每一個節點,都是新的起點。接下來,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努力在推動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浙江又將演繹怎樣的精彩?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