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 |
近日,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青島舉行,促進了國際間科技、經濟和文化交流。圖為來自白俄羅斯的客人與博覽會志愿者合影。 |
今年是位于山東青島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簡稱“上合示范區”)建設5周年。
經過5年努力打造,“上合示范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青島已成為面向世界各國尤其是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近日,中央媒體記者團走進位于“上合示范區”的“上合—上海創業港”“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等機構,就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科創人才引進、培育等進行專題采訪。
搭建平臺,加速成果轉化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即“雙招雙引”,是“上合—上海創業港”打造創新示范園區,助推科研項目產業化落地的重中之重。
作為“上合示范區”的重要支撐平臺之一,“上合—上海創業港”是青島打造的離岸“滬上飛地”,位于上海市楊浦區國定路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它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合組織國家、“長三角”地區的優勢資源,圍繞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項目孵化和產學合作四大領域,探索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建設,旨在打造接軌上海、聯通世界的“橋頭堡”。
經過數年努力,“上合—上海創業港”交上了一份喜人的成績單。據了解,截至2023年6月,“上合—上海創業港”孵化了217個創新創業項目,成功注冊了142家企業。
朧愛集團是“上合—上海創業港”運營方,也是國內知名高??苿摲諜C構。該集團董事長蔣公寶指出,近年來,朧愛集團充分發揮“上合—上海創業港”的平臺優勢,聚集整合優質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孵化器資源,構建創業人才、創業項目和產業服務生態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非藥消毒機器人項目是首批入駐“上合—上海創業港”孵化的項目之一,也是復旦大學博士創業團隊研發的消殺機器人及云端消毒管理系統。該消毒機器人在“3D激光圍欄”“多傳感器場景自適應”等技術的支撐下,可根據環境特征自適應規劃消毒方案,并將消毒狀況上傳至云端系統,確保消毒工作有證可查。非藥消毒機器人曾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服務北京人民大會堂會場,承擔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三維建模LIDAR和自動駕駛芯片”項目,是創新成果轉化的又一實例。該項目領銜科學家是臺灣芯片研發專家廖介偉。作為前華為海思高級技術專家,廖介偉所帶領的團隊擁有全球領先的芯片系統研發和算法開發能力,可為自動駕駛、手機模組、芯片設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2021年,這一項目經由“上合—上海創業港”推薦,獲得上合全球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及膠州市財政扶持。項目落地后,第一季度營收超千萬元。
國際交流,促進人才耦合
人才是創新之源,“上合—上海創業港”堅持以“開源”為發力點,以政府扶持的非政府組織、專業協會為主要執行平臺,吸納高層次人才。據了解,“上合—上海創業港”已建立高端裝備制造、金融、生物醫藥、文化創意、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6個產業類別專家庫,截至目前,專家庫已累計300余人。
荷蘭籍專家孫捷是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作為2022年度山東省泰山產業創業領軍人才,他基于區塊鏈技術,帶領“元宇宙數據藏品交易平臺”項目團隊,致力于擴展藝術收藏的邊界。這是山東省首個文創類泰山產業創業領軍人才項目,已落地“上合示范區”,正為打造上合組織數字藏品交易博物館而努力。
“上合—上海創業港”還吸引了來自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上海知名高校的教授專家,他們在柔性自動化控制、抗炎和免疫調控藥物、納米材料制備和集成電路設計等高新技術領域進行研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的雙引擎。
朧愛集團聯合創始人王棟介紹說,得益于“上合—上海創業港”的成功經驗,2022年,該集團進一步擴大“飛地引才”的范圍,在上合示范區設立“一中心N站”海外飛地,通過挖掘海內外資源要素,建立有效對接機制,打造海內外機構、高校、企業和協會共同管理、聯合創建的“人才飛地”模式。通過在白俄羅斯、新加坡、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國建立創新創業工作站,打通了人才輸送、技術輸入、產學合作通道,讓更多人才資源在“上合示范區”互動耦合,實現價值倍增。
“今年3月,我帶領團隊去烏茲別克斯坦,與當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對接國際‘人才飛地’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和國際青年人才引進等事宜。期間,我深深感受到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空間十分廣闊,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加速國際人才互動的信心和決心。”王棟回憶說。
產教融合,打造合作范例
有著“上合示范區國家會客廳”之稱的“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是一座融合會議會展、觀光旅游、商品展銷文化交流、商事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文化體驗綜合新空間。這里展示了“上合示范區”不斷推進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和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建設的發展理念和開放布局。
既要引才,又要育才。依托“上合示范區”,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聚焦經貿和國際科技合作,為上合組織國家“育才”,為多邊經貿合作“搭臺”,打造與上合組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智庫建設等方面合作的開放式平臺。
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推動產教融合,搭建人才培養與產業需要之間的橋梁。學院全面加強與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的知名高校交流合作,創新“需求+培訓+實踐”教育培訓合作模式,已開展跨境進口基礎班—哈薩克斯坦專班等133個班次。來自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9900余人次參加培訓。
“上合示范區”正努力使高新技術成果對接教育和產業前沿。日前,2023年上合組織國家扶貧培訓班在青島舉行,主辦方安排學員了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智能化養殖裝備、高畝產作物的基因育種等。吉爾吉斯斯坦卡拉巴爾塔市市長熱克舍諾夫稱贊道:“這些農業企業生機勃勃,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不虛此行。”
在“上合示范區”,一座“沒有圍墻”的科教園區正在形成,正進一步促進上合組織國家間加強交流,打造產教融合的科創合作范例,進一步深化上合“朋友圈”的互惠交流。
“回國后我要把在‘上合示范區’所學應用于實踐,做中塔間的使者?!眮碜运怂固沟膮瞧M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