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17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付凌暉介紹,5.5%的經濟增速是“含金量”比較高的速度。
從全球來看,2023年以來,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對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近期,主要國際組織上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中國經濟恢復向好。
5.5%的經濟增長也是結構改善、動能優化的增長。從需求看,經濟增長由2022年的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轉為2023年的以消費和投資拉動為主。從生產來看,經濟增長由2022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服務業的貢獻大幅增加。
5.5%的經濟增長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轉變的增長。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新動能持續增長,有力助推高質量發展。上半年,整體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較高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繼續提升。
5.5%的經濟增長也是高水平開放擴大、貿易結構優化的增長。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我國與世界各國加強經貿往來,效果不斷顯現。
5.5%的經濟增長是就業擴大、民生改善的增長。2023年以來,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下降,已經接近疫情前同期的水平。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經濟恢復向好帶動居民消費意愿提升,促進消費支出的增加。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7.6%。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付凌暉:5.5%的經濟增長是糧食、能源安全得到鞏固的增長。今年以來,夏糧生產在收獲時期盡管遭遇到“爛場雨”的不利影響,但仍然實現豐收,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打下堅實的基礎。能源保供持續加強,上半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7%,其中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4.4%、2.1%、5.4%,有力保障生產生活用能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