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拉薩市曲水縣,一座長186米、寬23米的大棚內,瓜果飄香,溫控、通風、水肥系統一應俱全。村民曲珍正忙著摘西瓜,她的丈夫郭合彥則在一邊給甜瓜秧吊繩。“現在我和老婆年齡大了,只經營這一個棚了,一年刨去開支還能賺二三十萬元。”郭合彥笑著說道。
主動出招——打破“虹吸效應” 曲水勢在必行
曲水縣,距離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中心僅約60公里,素有“拉薩南大門”之稱。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從處理拉薩城區醫療固體廢物的循環產業,到伴隨拉薩城鎮化而興起的建筑建材產業,著實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曲水縣的快速發展。2022年,曲水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0多億元。但與此同時,由于產業結構不優、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條不完善,招商引資工作面臨來自拉薩城區壓力等伴生的“虹吸效應”也逐步凸顯。
“不能總是在低附加值產業上徘徊轉圈,要依托拉薩,融入拉薩,找準優勢,差異發展。”曲水縣委副書記、縣長湯官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02:42
敢闖敢試——立足農業實際 下好改革“先手棋”
曲水,藏語古稱“吉麥”,意為“河流交匯之地”,是雅魯藏布江、拉薩河、曲甫河交匯之地,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立足自身實際,這個典型的農業縣,把改革的“先手棋”落在了農村土地上。
為了發揮農業優勢,曲水縣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序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經營,按照 “政府引導、法人投資、企業經營、產業化開發”的思路,引導土地流轉從單一農戶之間的流轉變為農戶向農業企業、科技人員、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流轉。
2018年,曲水縣南木鄉江村大棚種植能手曲珍一家,拿出70多萬元積蓄,從村民手中流轉28畝農地,建起三座現代化果蔬大棚,取名“曲珍采摘園”。曲珍種的西瓜將會被擺放到地頭的道邊攤上,直接售賣給來往的顧客。
00:27
曲水縣凈植茂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來自山東壽光市的現代農業科技企業,四年前,憑借成熟技術和運營模式獲曲水縣定向招引。負責人岳耀明表示,“我們考察以后發現,這個地方靠近消費市場,且交通便利,非常適合發展規模化的瓜果蔬菜產業。”基地不僅吸引當地村民承包大棚開展溫室種植,還雇傭當地勞動力來打零工,有效促進村民增收。
目前,該公司在江村流轉土地215畝,形成產銷鏈條。2022年,基地生產蔬菜2400噸,產值近1000萬元。
00:45
提檔升級——拓寬增收路徑 提高民眾幸福
據曲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有艷介紹,目前全縣農村土地(耕地)經營權流轉約2.75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約25%。2022年,曲水縣蔬菜生產面積2.1萬畝,設施溫室大棚5000余座,蔬菜年產量達9.58萬噸,占全市的35%,是拉薩、山南兩地重要的“菜籃子基地”。
近年來,曲水縣充分發揮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優勢,在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上持續發力,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果。這為當地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打造、工業園區提檔升級、全域旅游開發、城鄉統籌發展等打下堅實基礎,也為老百姓就業增收拓寬了路徑。2022年曲水縣農牧民轉移就業11052人,創收1.1億元。
“改革發展的目標就是富民強縣,我們會用黨員干部推動改革發展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指數。”拉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曲水縣委書記赤來塔吉說。
指導單位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
聯合出品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西藏分社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策劃:李俊 儲國強 高國力 金文成
監制:常愛玲 齊慧杰 周寧 令偉家
曹健 閔希瑩 陳潔
統籌:何強 張書旗 高潔 文晶
翟永冠 曾宇 矯雪梅 陳曉萌
馬凱 何安華 張斌
終審:何險峰
記者:關明輝 李鍵 聶毅
編輯:張蕓夢 張藝騰 陳夢婕
實習:李欣 滕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