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生長期也是病蟲害易發期,無人機在南京高淳一處稻田上空來回飛舞穿梭進行施肥作業,幾名年輕的飛手讓原本耗時耗力的田間勞作輕松很多。這是年輕人扎根鄉村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們來到鄉村,用澎湃的激情、豐富的知識、無窮的創造力和深厚的情懷,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逐夢,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無人機、免耕播種機、智能灌溉系統……對于不少“新把式”來說,再普通不過了,把新技術、新平臺、新理念帶回鄉,操作這些“新農具”的年輕人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體力活變成了技術活。在江蘇鎮江,返鄉創業的“80后”魏巧成了數字化大田種植的行家里手,她和丈夫通過對農場實行數字化管理,效率提高,勞動強度降低,還實現穩產高產。把高新技術應用于田間地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活躍在鄉村各處“新農人”發揮著升級革新勞動方式的重要作用。
高質量發展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題中之義,青春力量是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和先行軍。陜西周至縣“85后”回鄉創業青年姚力,瞄準即食獼猴桃產業,聘請大學專家教授開展技術攻關,打造“即食”獼猴桃訂單農業閉環生產新模式,為獼猴桃產業開辟新賽道,獲得了不錯的收益,還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從大水漫灌的粗放管理到精準滴灌的精細化養護,從跟著感覺做到用科學理論解決難題,在探尋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青年人懂得用科技賦能,讓科學技術成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產業帶動農民致富是新農人的擔當和情懷,他們是產業興、農民富的年輕密碼。在南京六合的艾津稻園里,活躍著十多位“碩士農民”,在種植高品質水稻的同時,他們邀請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共同組建優質稻米產業聯合體,簽訂“訂單種植”合同,同時還向農戶提供“量身定制”的植保服務,實現水稻量質齊升?!耙蝗烁?,不算富”,回鄉養殖龍蝦的常熟小伙陶勝摸索出一套創新合作模式:傳授農戶技術,指導提升產量與品質,對成蝦進行回購和統一銷售,幫助村里其他養殖農戶一起致富。從“新農人”到“興農人”,他們在奔赴夢想的時候,不忘帶動鄉親致富,讓夢想和情懷在沃野雙向奔赴。
從錦繡江蘇到廣袤中國,青春之花在鄉村綻放,青春力量在鄉村閃耀。他們以青春為筆,為鄉村振興勾勒活力圖景;以科技為墨,為鄉村振興渲染創新底色;以夢想為紙,為鄉村振興鋪陳大美畫卷。(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