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一個紀念日,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
江蘇鎮江,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優良城市。城市山林“生態立市”,鎮江一直堅持綠色發展。今年1-6月,PM2.5年均濃度40.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7%,優良天數比率為71.3%,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國考斷面優Ⅲ比例100%,省考斷面優Ⅲ比例97.8%。一串串數字背后,是鎮江不斷用生態環境提升和高質量發展,繪就城市山林的綠色畫卷。
天更藍,市民是第一受益人
“現在天藍多了。”“明顯感覺空氣越來越好了,出門散步次數變多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氣質量改善,市民是第一受益人。“鎮江藍”“水晶天”頻現,“藍天白云”刷屏朋友圈,無不體現市民對“藍天保衛戰”成果的滿意。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鎮江市積極推進全市55家排放大戶開展友好協商減排,159家鑄造行業企業全面提升大氣治理水平,已完成369項年度重點治氣工程項目,建成丹徒區制刷行業油漆配套中心、揚中市噴涂中心等一批“綠島”項目;建立工地揚塵紅黑榜制度,在“鎮江生態環境”等微信公眾號上設置揚塵污染有獎舉報專欄,上線有獎舉報小程序,鼓勵群眾監督,對道路積塵走航連續超標、嚴重超標的重點道路定期曝光;實施鄉鎮(街道)環境空氣質量月排名考核。一項項措施,從政企合力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到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守護“鎮江藍”,全市都在發力。
“今年以來,全市開展了空氣質量‘首季爭優’‘二季度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等一系列行動,保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鎮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持續開展友好減排、加快推進工程減排、強化揚塵污染防治、整治露天焚燒、壓實屬地治氣責任等工作的開展,鎮江市空氣質量更上一層樓。今年上半年,鎮江市PM2.5年均濃度為40.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7%,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四;優良天數比率為71.3%,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四。根據生態環境部1-6月空氣質量通報,上半年鎮江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十九位。
水更清,江豚江中逐浪嬉戲
“微笑天使”江豚數量止跌回升,江豚江中逐浪嬉戲、捕食刀魚……水質提升,水生生物第一時間能感受到。近年來,江豚頻現長江鎮江段,家門口的黑臭水體變得清澈見底,種種變化體現著我市碧水保衛戰取得了良好成效。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今年,鎮江市聚焦源頭治理,實施38項治水工程建設,完成608家太湖流域涉磷企業整治,持續推動10個工業園區水污染物整治,啟動氟化物污染治理。繼續開展入江入湖排污口整治,我市長江入江入河排污口共4179個,目前已完成整治排口4021個,完成率96.2%;涉太湖流域納入整治范圍排污口637個,已完成整治578個,完成率90.7%。深入開展城鎮區域水污染平衡核算管理,強化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加快推進2座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穩步實施4個太湖統籌項目,已完成1個。
《2022年度鎮江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列入《江蘇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的10個國控斷面中,水質優Ⅲ類斷面占比為100%,省控45個斷面中,優Ⅲ類斷面占比為100%。階段性成效的取得,讓大家對未來信心滿滿,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
土更凈,“無廢城市”創新頻現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鎮江名列其中。按照《鎮江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鎮江將圍繞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五大類固廢領域,布局51個工程項目。目前,鎮江開展實施10類無廢細胞建設,打造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無廢園區”等探索創新案例。
“無廢城市”助力凈土攻堅戰的同時,鎮江還督促34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和整改“回頭看”,推進高風險遺留地塊調查和管控。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治理率達36.8%。
鎮江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鎮江全力以赴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鎮江推動了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重點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1年以來,省對鎮江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進行考核,鎮江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為100%,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住得安心”。
與此同時,鎮江先后四次發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目前全市共確定101家單位為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開展年度自行監測、土壤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截至2022年底,名錄中單位均能按要求完成年度自行監測、土壤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