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我國與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覆蓋我國83%的建交國。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開辟了經濟增長的新空間,也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平臺。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共建“一帶一路”展現天下情懷、開放氣度、共贏精神。成功建設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等一批標志性項目;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老撾人民的鐵路夢成為現實、柬埔寨進入“高速公路時代”、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非洲有了電氣化鐵路和輕軌……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顯著成績。設施聯通更加通達通暢,投資貿易水平持續提升,民心相通取得顯著成效,一個個互利共贏的故事,正是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生動寫照,“一帶一路”已經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極大提升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和水平。在與共建國家實現互利共贏的同時,搭建了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經貿交流合作的橋梁,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使國內各區域開放潛力得到有效釋放,促進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年均分別增長8.6%和5.8%;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同比增長7.4%,占我國外貿比重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至34.2%。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從落地生根到持久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今年前7個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萬列,助力中國對外貿易穩步增長;預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可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既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推動全球發展注入動力,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有利于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帶一路”碩果累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是為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做增量,是讓更多國家、更多民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平臺。邁過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夯實合作之基,促進沿線各國人民相互理解,“一帶一路”倡議必將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國際組織和企業及個人的支持響應,引領沿線各國邁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田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