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楊義明 記者 杜雪迎)家門口實現“老有頤養”!9月19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23年以來,南京市鼓樓區建寧路街道黨工委強化黨建引領,著眼“助老為老”服務,打造家門口的養老驛站,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推廣、老年大學、節日主題等活動,定期提供定點、上門健康體檢和護理服務,滿足老年居民醫療救助、精神文化需求。
建寧路街道安樂村小區老年居民較多,特別是鐵路運輸學校家屬院70%以上居民都是老年人。為解決老人的生活起居困難,滿足精神文化需求,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將小區內閑置的鐵路文化館打造成鐵路文化養老驛站。
安樂村小區體量大,建設年代較遠,可利用公共空間極其有限。為打造養老驛站,除了需要解決資金缺口外,重中之重是協調驛站周邊居民,解決亂停車、私搭亂建和種菜養雞等外部環境難題。為此,街道黨工委加強支持和指導,運用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先后6次召開居民議事會、項目座談會,搭建溝通平臺,規范驛站外部停車秩序。街道社區、物業、紅色樓棟長還成立了攻堅專班,上門與居民溝通,清理解決驛站外部私搭亂建、種菜養雞等問題。
為解決養老驛站服務人員問題,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三方共治,運用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機制,發動黨員骨干、紅色樓棟長訂立管理公約,參與驛站管理。通過結對共建,與社會組織簽訂共建協議,打造貼近老年人需求、彰顯社區特色的養老驛站,解決社區老年人活動場所匱乏、獨居老人看病難等問題。
5月底,社區與上海天與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安樂村社區鐵路文化養老驛站共建協議,6月底完成了驛站內部硬裝整修。走進養老驛站,原來堆滿雜物、臟亂不堪的房間變得干凈整潔,活動室的桌椅整齊有序。在驛站門口,還設置了無障礙通道,方便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出行。
學習仙林經驗,優化基層治理。接下來,建寧路街道在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切實把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轄區優勢融入到社區基層治理中,積極謀劃、主動作為,以需求為導向,鏈接各類資源,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更多家門口的服務,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努力營造愛老、敬老、孝老的良好氛圍,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