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九場——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召開,介紹江蘇近年來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取得的新成效。
弘揚崇德向善,
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主流思想輿論不斷鞏固壯大,全省上下團結奮進的精神能量更加強勁。發布會上,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省版權局)局長、省電影局局長梁勇表示,全省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踐行,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廣為弘揚。圍繞重大時間節點和重要紀念日,依托32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13家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連續9年精心組織國家公祭活動,常態化舉辦向雨花臺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全省紅色故事宣講大賽等活動,廣泛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江蘇大地上孕育的革命精神廣泛弘揚。
積極培育選樹各類先進典型。全省近年來相繼涌現出3位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6位全國“時代楷?!薄?1個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46名全國“最美人物”、1362名“中國好人”,推出南醫大二附院“心佑工程”團隊等21個江蘇“時代楷?!钡仁〖壷卮笙冗M典型,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先進典型群體。
當前,全省13個設區市、16個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占比均居全國第一,文明城市創建“張家港經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馬莊經驗”產生廣泛影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2022年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指數達90.48。
此外,江蘇連續舉辦7屆江蘇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注冊志愿者占城鎮人口比例達25.82%,選樹57個書香城市建設示范市(縣、區),居民綜合閱讀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53個百分點,“誠信江蘇”“志愿江蘇”“書香江蘇”成為特色品牌。
文藝創作生產更趨活躍,
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江蘇文藝創作生產更趨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梁勇表示,江蘇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組織開展重大題材文藝創作生產,規劃創作一批重大題材項目,提升推廣一批舞臺藝術精品,推動轉化一批優秀文學作品。
近年來,江蘇文藝創作佳績不斷: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等6部作品入選2022年第十六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實現評選門類全覆蓋、獲獎數量創新高。多部作品榮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蘇劇《國鼎魂》、錫劇《燭光在前》等4部作品連獲全國文華大獎,舞劇《朱自清》《紅樓夢》先后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數風流人物》等3部電視劇入選年度“中國電視劇選集”,4部新時代電影“一號工程”重點影片落地江蘇,一批圖書入選年度“中國好書”,為人民群眾提供了高品質精神食糧。
亮點背后,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 ( 省版權局 ) 局長、省電影局局長梁勇介紹,截至目前,江蘇共有43位“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31位江蘇社科名家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74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 ”人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民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打造特色文化標識
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讓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梁勇介紹,全省一體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不斷完善,提前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基本形成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圈”、鄉村“十里文化圈”,一批重點文化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總數均居全國前列。
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07.2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二。3家企業入選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2家企業入選提名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取得歷史最好成績。7月,第十三屆江蘇書展總銷售額超2.5億元,蘇州主展館單日入場人次突破6萬,再創歷史新高。
梁勇表示,江蘇制訂出臺促進文化產業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2022年電影票房全國占比首次突破 10%,文旅消費總額占全國10.3%。數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2022年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達 3412.5億元。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 2330億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5907.2 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二。
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和江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對接重大國家戰略,努力培育大運河文化、長江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根脈,提煉打造特色文化標識。
江蘇扎實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構建 "1+1+6+11" 規劃體系,推出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全國首只大運河文旅發展基金。加快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在全國率先出臺建設推進方案,研究編制江蘇段保護規劃,積極籌建南京長江文化博物館,精心舉辦長江文化節等品牌活動。
3451 億元!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江蘇在推動文化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實踐。據統計,今年 1 月至 8 月全省接待境內外游客 6.58 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700 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1.3% 和 3.2%,高于全國30和20個百分點左右;文旅消費總額 3451 億元,占全國近 10%、占比全國第一。在政策“組合拳”和各類活動綜合效應下,江蘇文旅市場強勁復蘇。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表示,在文旅布局上,提出構建以江河湖海為脈絡的“兩廊兩帶兩區”文旅發展布局。相繼制定出臺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和濱海生態旅游廊道、沿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區等建設實施方案,系統推動沿江沿河沿湖沿海文旅聯動發展、特色發展。目前,蘇州古典園林、黃海濕地、興化垛田鎮等30個江蘇文旅地標入選文旅部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歷時兩年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共登記文旅資源單體113萬個,建立了9個主類和大運河、長江文旅資源專題數據庫。
在打造文旅品牌上,培育打造一批引導性強、影響力大的項目品牌和鮮明標識。創新舉辦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成為全國戲曲交流傳播的標志性活動并獲評文旅部改革創新十佳案例。成功舉辦四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累計有47.6萬人次走進現場,線上受眾超8.2億人次,打造了國際國內有影響的傳播運河文化、展示運河帶來美好生活的品牌載體。
在激活文旅市場上,江蘇積極營造文旅融合消費新場景、創新文旅融合消費新模式,充分釋放文旅市場主體活力。強化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創成國家級集聚區12個、省級集聚區45個,全省各地涌現出“夜之金陵”“姑蘇八點半”等一批夜經濟品牌。
下一步,江蘇將著力深化理論武裝工作體系建設,提升社會現代文明程度,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傳承發展;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推動文化創新創造,加快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對外文化交流互鑒,建強文化人才隊伍,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