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高校開啟迎新季,也有一批海外留學生陸續回國,其中就包括來自盧旺達的韓東一和來自利比里亞的唐林。他倆是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同學,兩人都給自己起了好聽的中文名字。
今年7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鼓勵他們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于2016年設立,已累計為76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審計機關培養了280余名專業人才。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南京是“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十載耕耘,同心筑夢,南京全面擴大國際合作與交往,在構建交通樞紐體系、促進產業鏈融通發展、推進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凝心聚力、馳而不息。截至目前,南京已落戶113家世界500強企業、5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國際友城突破100對,遍布五大洲54個國家;重點瞄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在近90個國別地區承攬各類工程項目超1000個。融匯東西,南京正在打開發展新空間。
互聯互通能級不斷提升
中秋、國慶“雙節”,疊加杭州亞運會召開、國際航線航班持續恢復等,近期全國口岸迎來出入境客流高峰。
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副隊長婁丹說,9月27日至10月10日,南京空港口岸將采取設置中國公民專用通道和“臨時入境許可申請區”、實施“蛇形通道”查驗、優化勤務指揮調度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南京高標準謀劃樞紐功能定位,基本形成以機場、鐵路站、沿江港口、公路貨場、郵政快遞中心等為核心的樞紐體系。具體來看,祿口國際機場實現機場雙航站運行,T1航站樓南指廊工程已完成竣工驗收。港口樞紐建設持續開展,加快新生圩碼頭改建工程,實現龍潭港區12.5米深水航道通達。高鐵樞紐建設加快推動,“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初步成型。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會同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布局建設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的通知》,南京入選綜合型流通支點城市名單。
更早前,202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南京入選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2019年,南京入選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三型”同獲,奠定了南京國家物流樞紐地位。在南京集結、從南京出發,“南京樞紐”成為暢通連接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物流大通道,在支撐“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促進形成東西向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通互聯互通,中歐班列是重要力量。十年間,南京穩步提升中歐班列運輸服務能力,推動進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2022年南京中歐班列開行311列12748車,同比增長32.79%,年度開行數量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上半年,南京中歐班列已開行244列,同比增長30.9%,開行總量同比增長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創新絲路”建設不斷加強
當地時間9月18日上午,中國—肯尼亞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新牌匾和農業示范園揭牌活動在肯尼亞舉行,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南京農業大學和肯尼亞埃格頓大學相關代表出席。聯合實驗室將利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設備,開展作物優異基因發掘和新品種選育等研究,助力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今年7月,第二屆中奧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京舉行,多位來自奧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亞的專家及學者參會,通過交流研討推動中歐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合作,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
《南京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以更廣闊的視野、更大力度的合作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政策發力,帶動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2022年市有關部門共支持35個我市企業的國際聯合研發項目(合作對象涵蓋巴基斯坦、新加坡等11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預計可新增PCT(專利合作協定)14件、軟著10件、銷售收入16.5億元,通過渠道共建、信息共享、項目共促,進一步拓展我市開放創新合作空間。
同時,圍繞我市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重點,市相關部門還打造了多個創新合作平臺。位于鼓樓高新區的中奧江蘇創新合作中心、位于軟件谷的中俄南京創新合作服務中心已實體化運作,并實施一批合作項目、組織多場創新活動;位于白下高新區的中日、中芬南京創新合作園已建成并集聚企業入駐;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中奧創新合作服務中心成功納入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信息管理系統。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沿著“一帶一路”,南京不僅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還致力于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經貿合作層次不斷深化
9月17日,南京健友生化與通化東寶舉辦簽約儀式,雙方將根據美國FDA藥品注冊要求,共同開展3種胰島素合作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健友將獲得產品上市后在美國市場獨家商業化權益。
“南京建立醫藥企業‘試點清單’制度,原來繁瑣的手續簡單化,既幫助企業有效加快研發和生產進度,也能讓出口產品盡快進入歐美市場。”健友生化國際進出口商務部負責人表示,南京良好的營商環境,對公司拓展國際市場起到了很大幫助。
今年4月,海關總署等六部委啟動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南京成功入選全國17個重點口岸試點城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再迎新機遇。專項行動推出19項便利化措施,包括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規范和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費用、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等。
近年來,南京國際經貿合作層次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共建“一帶一路”增添新的活力。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明確授予104條高含金量開放政策,使南京成為江蘇省內唯一疊加“自貿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雙重機遇之城。近年來,我市還先后收獲了一批“國字號”名片——中國(南京)軟件谷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等。
企業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和主力軍。近年來,我市廣大經營主體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重點項目合作,廣泛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工業設施、電力環保等項目建設。2022年,全市赴“一帶一路”國家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14.4億美元,占全市完成總額的68.2%,全市企業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投資項目21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億美元。進出口貿易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市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達877.6億元,增長11.4%。
文明互鑒發展不斷推動
9月20日,南京市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經貿合作對接會暨2023南京國際友城交流周在寧開幕。開幕式上,南京新簽約4個國際友城。
本次活動是南京持續擴大海外“朋友圈”的一個縮影。我市100多個國際友城中,有49個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青少年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南京是全國首個世界“文學之都”,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今年春天,來自俄羅斯、文萊、印度、巴基斯坦、塞爾維亞、剛果(布)等21個國家的近百名青年“沉浸式”體驗南京短視頻大賽,他們通過微電影、舞蹈等形式,記錄自己眼中的美好南京。后期,遴選出的20多個優秀獲獎作品在全網發布,被多家海外主流媒體展播,收獲近千萬點擊量。
此外,全市還陸續實施了一系列“小而美”項目,如組織南京—莫吉廖夫視頻會議暨中醫主題交流活動、舉辦第三屆南京“一帶一路”華文教師“云培訓”、深入打造“悅讀南京”對外文化交流品牌等,以文化交流活動的形式深化友城情誼,不斷推動文明互鑒發展。
萬里絲路,溝通東西,跨越古今。明代,鄭和在南京建造寶船,七下西洋開展經貿與文化的和平之旅,寫下海上絲綢之路的華彩篇章。今日南京,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的人文經貿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未來,南京將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