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戶戶各族群眾紛紛受益。援疆好親人,模樣銘記心里。援疆二十載,情滿兩江南,竹松連根勝似親兄弟。”這是在伊犁霍城廣為流傳的《永遠共呼吸》,歌詞贊美的是為當地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無錫援疆人員。
自1997年起,無錫開展援疆工作,對口支援霍城縣,2002年,霍城被中組部確定為援疆試點縣。2007年,阿合奇被確定為全國邊境少數民族特困扶貧開發試點縣,由無錫市結對支援。二十多年來,帶著重托,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教師、醫生共900多人,奔赴天山最深處,以勇氣和執著為邊疆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持續譜寫東西部協作發展的新篇章。天山南北,和諧動聽的“邊塞曲”中,涌動著溫暖感人的“太湖情”。
人無我有
辟出產業“新賽道”
雖然土地相對比較貧瘠,但阿合奇自有“人無我有”的獨特優勢。
憑借全國第一的藥用大蒜蒜氨酸含量,去年6月,當地歷史上首個超億元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達2.1億元,今年9月將投產,投產后可達到2000萬元年產值。屆時,藥用大蒜種植、食品藥品研發生產以及工業旅游等協同融合,將發揮出“乘數效應”。
下活特色“產業棋”,多年來,無錫堅持“硬件和軟件齊推、輸血與造血并進、當前與長遠兼顧”的立體援建模式,讓產業援疆之花盛開在天山南北。
以產業振興開拓新局面,既要引進外來項目,也要依托本土資源實現自我發展。2021年6月,由無錫援建的新疆沙棘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為阿合奇全縣首家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兩年多發展,目前中科沙棘年銷售額已達3036萬元。
聚焦產業援疆,無錫以創新意識奮力開辟“新賽道”。江陰工作組在上海、南京、重慶等城市設立招商聯絡處,近三年招引到位資金近150億元,推動圖開新能源、中超電纜等數十個項目相繼落地霍城。一批批“叫得響”的“造血”項目,持續幫助霍城農牧業提質增效、工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加快發展。
“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00”后蘇比努爾·馬斯爾江是新疆眾網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在這里,優秀的員工平均月收入超過8000元。該公司由江蘇眾網互聯網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公司所在園區已建成伊犁州最大的現代服務業產業援疆項目和本地規模最大、就業人數最多的呼叫中心產業基地。
民生先行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洋氣的小樓排列成行、筆直的柏油路通到家門口、干凈的自來水流進百姓家……無錫新村村民買買提·吾肉孜說:“真沒想到我們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這可是以前從未想過的生活!”
當地人的切身感受源于對口援建的民生優先理念。聚焦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當地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無錫始終堅持援疆資金項目向民生傾斜,讓基層群眾持久受益。
今年6月,第十一批江陰援疆醫護人員完成了霍城首例完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一個月后,阿合奇縣人民醫院在無錫援疆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成功開展首例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在新疆,無錫醫生的到來令這里活力倍增:他們補齊科室短板、完成多項疑難手術;建立危重癥孕(產)婦新生兒救治中心;培養了一批業務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共同守護群眾安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柯爾克孜族世世代代以放牧為生,對就業創業的動力不足。無錫市積極開辟各種創業新模式,既請進來、也走出去,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累計解決就業超萬人次。2016年起,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和阿合奇建立了長期的勞務輸出協作關系,每年有超過300人次來錫務工,人均月收入已經達到了6000元,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后都開上了汽車,住上了樓房。
走進阿合奇縣同心中學,隨著惠山區各中小學捐贈的近6000冊圖書的到來,校園讀書節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從4月到年底,阿合奇和無錫兩地師生還將接連舉辦“共讀一本好書 共講一個經典故事”“線上讀書會”等活動,共同建設書香校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援疆勾畫出無錫援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年2月,無錫第二批10位教師“組團式”援疆,投入阿合奇縣同心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組團式”援疆為紐帶,無錫向霍城提供教育、規劃等領域的智力幫扶,先后實施“百千萬”干部人才培訓、“澄遠英才361計劃”等智力援疆工程,實施培訓項目293個,培訓各類干部人才6.62萬人次。這兩年霍城學子高考成績屢創新高,無錫·江陰班本科上線率達100%。
接續奮斗
用行動回答“三連問”
帶著組織的重托、帶著對邊疆人民的關愛、帶著對援疆事業的忠誠,無錫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4月24日抵達阿克蘇機場,開始了和阿合奇的“新三年”約定。
援疆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援疆為什么、來疆干什么、為疆留什么”的“三連問”卻考問著每一批援疆干部,激勵著他們用行動去書寫答卷。
一曲《英雄·瑪納斯》,唱響奮發進取的民族精神。2015年,無錫市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與新疆阿合奇縣歌舞團聯合,創編了中國首部柯爾克孜族大型舞劇——《英雄·瑪納斯》,它不僅被列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摘得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銀獎,更遠赴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進行“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伊犁州歌舞劇院攜手無錫市歌舞劇院合作打造的歌舞劇《解憂公主》再現西漢絲綢之路盛景,今年2月至3月,該劇在江蘇巡演共計12場,觀看人數超過1.2萬人次。
看得見的變化顯現在阿合奇與霍城的大地,看不見的變化早已扎根于內心深處。7月4日,來自霍城的最美家庭與江陰最美家庭和愛心企業優秀家庭開展“1+2”連心結對,每個家庭結對認親交換連心卡、互贈禮物,續寫兩地一家親新篇章。
自援疆以來,無錫既有沖在前的基層援疆干部人才,也有在后方傾力支持的后援單位,更有援疆的社會力量,比如江南大學的4位優秀退休教師前往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支教,演繹“銀發援疆”的精彩故事。
霍城縣縣委副書記、江陰市副市長、無錫市(江陰市)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前方工作組組長朱燁昕介紹,江陰援霍工作組將圍繞“當好民生援疆主力軍、培育智力援疆領路人、開辟產業援疆新賽道、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全力推動新一輪對口援霍工作有序展開。
無論是經濟援疆、人才援疆、干部援疆,還是科技援疆、教育援疆、衛生援疆,最終目的是要通過交流交往交融,實現新疆和內地的融合發展,實現各民族之間的融合發展。這場跨越山海的攜手奔赴,讓阿合奇與霍城飛速蛻變、飛奔向前,在祖國邊疆譜寫共建共富的時代新篇章。(周茗芳、見習記者 王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