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擁政愛民:同唱一家親 共繪同心圓

1941年,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從此,這支鐵軍隊伍與鹽阜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寫下了一段段團結抗戰、擁政愛民的動人故事。80多年來,新四軍的革命歷史激勵著這座英雄的城市砥礪前行,新四軍的光輝事跡銘刻在一方百姓和一座城市的記憶中。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新四軍擁政愛民事跡中蘊含著歷史長河奔涌、綿延不絕的精神力量,也蘊藏著人民軍隊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勝利密碼。“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歌聲,從根據地唱到祖國各地,從戰爭年代唱到和平時期,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新四軍紀念館里展出的描繪新四軍重建軍部成立大會場景的油畫。記者 周晨陽 攝

牢記囑托 愛我人民愛我軍

12月3日,初冬暖陽、和煦明媚,鹽阜革命老區——鹽城迎來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新四軍紀念館考察之行。在新四軍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觀看了有關《新四軍軍歌》的展陳。

“揚子江頭,淮河之濱,任我們縱橫地馳騁。深入敵后百戰百勝,洶涌著殺敵的呼聲”“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鞏固團結堅決的斗爭”……《新四軍軍歌》歌詞寫出了新四軍部隊的歷史淵源和鐵血榮光。新四軍軍部特命令全軍指戰員,最短期內,唱誦純熟,以軍歌之精神為全軍之精神,并貫此精神于戰斗、工作、日常生活中去,付之于保家衛國、擁政愛民的實際行動。

撥開歷史煙云,新四軍浴血奮戰的不屈歲月,依然震撼人心;回望初心征程,一幕幕擁政愛民的歷史場景,讓人熱淚盈眶。這支鐵軍隊伍在烽火歲月里為我黨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鐫刻下溫暖而生動的注腳。

“擁護政府、愛護人民”,知之深、行之篤。1943年12月19日《鹽阜報》刊發了新四軍政治部《關于擁政愛民的指示》,從認識擁政愛民的意義、保護政府愛護人民、嚴整部隊紀律、保護黨政機關、擁政愛民十大公約等五個方面,進行擁政愛民教育,密切軍政軍民關系,促進了軍政軍民團結。

仔細閱讀新四軍擁政愛民十大公約,字里行間飽含著人民軍隊的深情——“一、徹底執行政府法令。二、保護政府,幫助政府,尊重政府。三、愛護根據地,不浪費一粒公糧一根公草。四、借物送還,失物賠償,態度要和睦。五、幫助群眾團體,保護群眾團體。六、幫助人民耕作和收割。七、幫助人民進行清潔衛生和文化教育運動。八、幫助民兵自衛隊。九、尊重民情風俗。十、進行宣傳調查,傾聽人民意見。”

光陰交替、四季變換,不變的是人民軍隊一以貫之的對黨忠誠、心系人民。

1991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建福州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賦詩《軍民情·七律》相賀,其中,“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廣為流傳。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要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

“愛我人民愛我軍”,真摯的詩句表達了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的魚水深情。如今,軍民共繪同心圓、共唱一家親的贊歌傳唱依舊、悠長動聽。

1943年12月19日《鹽阜報》刊發了《新四軍政治部 關于擁政愛民的指示》

紅色印跡 軍民團結一家親

“你們真是我們老百姓的隊伍!”“這兩個年紀大的簡直就像我們自己的娘老子一樣!”1943年12月19日,《鹽阜大眾》報上刊登了新四軍戰士“周老三”署名的《戰士日記》。

這篇文章描繪了老百姓為新四軍騰房子、新四軍幫老百姓搬東西的場景,同時還寫到了支部書記與戰士們夜間促膝談心,分享擁政愛民運動的感想。在這篇日記里,軍隊愛民如父母,人民把新四軍當作自己的子弟兵,血肉相連、魚水相依的軍民團結畫面躍然紙上。

擁政愛民運動加深了軍隊對人民群眾的認識和愛護,同時也增強了人民群眾對軍隊的信賴與支持。武裝保衛夏收、秋收;幫助群眾收割麥子、車水插秧;幫助群眾貼春聯、掃地、挑水……這樣的佳話在鹽阜革命老區口耳相傳,也能在報紙上尋到印跡。

1943年5月25日《鹽阜報》社論刊發《響應軍事當局號召 緊急動員保衛夏收》。

1943年5月25日《鹽阜報》社論刊發《響應軍事當局號召 緊急動員保衛夏收》。“夏收季節即將來臨,為保衛蘇北堅持蘇北抗戰、保證軍糧民食,新四軍三師與蘇北軍區特布告人民,號召全民緊急總動員保衛夏收……”該篇社論呼吁軍民齊心協力保衛夏收,避免糧食遭受敵人掠奪。新四軍戰士一邊幫群眾收割莊稼,一邊與敵人激烈斗爭。

新四軍與鹽阜革命老區人民一起,凝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詮釋了人民軍隊絕對忠誠的不變軍魂。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人民軍隊就能無往而不勝、無敵于天下。

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發,有著星火燎原之勢。在戰爭歲月,人民群眾對新四軍擁政愛民的感恩之情,如泉涌般投向人民軍隊。各地群眾“送子參軍”“送夫參軍”、士紳掀起“捐田”“獻槍”熱潮的故事頻頻發生。

1943年6月20日,《鹽阜報》刊登的《各縣擁參運動 已成燎原之勢》,生動講述了在一場會議中,各地現場比拼各自擁軍愛軍的程度,大家把對新四軍的熱愛引以為榮,并以實際行動堅定不移地支持。文章中這樣寫道:“新戰士向全場群眾宣誓:‘我們絕對抗日到底,不開小差,誓報各位對我們之熱望。’臺下群眾紛紛以慰送物品和錢向臺上拋擲。”

鹽城市建立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雙擁服務平臺,擁有兩千多個服務中心(站),打造數百家軍人榮譽室。圖為位于亭湖區南洋鎮興隆村的軍人榮譽室。楊福江 供圖

感恩奮進 一片丹心獻國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系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人民”二字重千鈞,人民軍隊護人民。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歲月,人民子弟兵始終以堅如磐石的初心忠心向黨、情牽家國、心系群眾——有拋頭顱、灑熱血的奮不顧身,有沖在前、迎難上的挺身而出,有挑重擔、負重行的默默守護。

在鹽城這片浸潤紅色基因的土地上,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延續至今。人民子弟兵積極參加地方建設,鹽阜青年踴躍參軍報國,書寫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新篇章。

1943年6月20日,《鹽阜報》刊登的《各縣擁參運動 已成燎原之勢》,生動講述了各地群眾以實際行動擁軍愛軍。

鹽城市持續深化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進一步鞏固拓展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鹽阜大地處處涌動著“愛我人民愛我軍”的雙擁熱潮。駐鹽部隊官兵“視人民為親人、把駐地當故鄉”,積極參加和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建設,以愛民助民實際行動畫好強國強軍“同心圓”。全市落實軍地互辦實事項目431個。鹽城市建立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雙擁服務平臺,擁有兩千多個服務中心(站),打造數百家軍人榮譽室,四級“五有”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實現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全覆蓋。“軍旅榮歸”信息系統在“我的鹽城”App上線,為返鄉退役軍人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走在全省前列。鹽城市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一身戎裝踏征程,一片丹心獻國防。近年來,鹽城市扎實穩妥抓好征兵工作,為部隊輸送更多優質兵員。今年,全市高標準完成1500余人征集任務,其中大學生占比超87%,大學畢業生占比超60%。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奮進,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爭做鐵軍傳人、投身綠色軍營,用青春熱血和智慧汗水奉獻國防建設,為強軍目標貢獻力量。

回望來時路,砥礪新征程。在鹽城這片紅色熱土上,新四軍精神仍有穿越時空阻隔的強大生命力,閃爍耀眼奪目的光芒。全市黨員干部正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為強大動力,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鑄牢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錘煉干事創業的過硬本領,發揚迎難而上的優良作風,以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的奮斗姿態和實干爭先、再譜新篇的實際行動,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